《假裝》與《空氣動力學》 如同長篇小說精髓的延伸
編舞家何曉玫及林文中為國家兩廳院「1+1雙舞作」系列量身打造的全新作品《假裝》與《空氣動力學》,有如長篇小說劇情的延續,在舞蹈裡處處可見前作的影子卻又不斷發展出新故事。
1+1雙舞作─何曉玫《假裝》+ 林文中《空氣動力學》
6/13 19:30 6/14 14:30
台北 國家戲劇院
INFO 02-33939888
編舞家何曉玫及林文中為國家兩廳院「1+1雙舞作」系列量身打造的全新作品《假裝》與《空氣動力學》,有如長篇小說劇情的延續,在舞蹈裡處處可見前作的影子,卻又不斷發展出新故事與肢體語彙,緊扣觀眾心弦。
《假裝》敘述何曉玫失戀朋友真實的心情故事,那位朋友用「假裝」度過人生最艱難的時刻,「假裝」她的男友還在她的房間裡,兩人彼此對話互動,「那時候聽了,覺得替她難過,我就想編這支舞表達對她的關心。」何曉玫發現,人有時候需要透過「假裝」安慰自己,也是幫助自己的一種武器,或是一種生存的方式。
為了營造出獨特的故事空間,《假裝》再度邀請剪紙藝術家吳耿禎,在舞台上精心打造一個沒有出口的房間,繫在椅子上的氣球也逃不出去。何曉玫說,她很重視圖像的傳達,吳耿禎傳達出不一樣的情感,對她來說,吳耿禎有一種傳統和現代的對比,「我非常喜歡對比性很大的事物,也常常喜歡把對比的東西放在一起,這是『陰』和『陽』的對照。」
她表示,這整個故事,也許是我們想像的真實世界,檢視每個人內心被忽略,抑或刻意壓抑的自我掙扎,將「假裝」與「祕密」的關係發展得淋漓盡致。
繼《小.結》、《慢搖‧滾》、《長河》後,林文中《空氣動力學》更加強了人體關節的流動性,而舞台設計吳季璁利用超大幅塑膠布的輕透及反光特性,與舞者、影像、燈光及風場雕琢每個畫面,用科技影像刻畫出人類想脫離痛苦、群體、束縛及心中對自由深切的渴望。
林文中並委託作曲家林桂如從舞者的排練中,得到以大提琴高音發展音樂設計的靈感,正如舞者須克服技巧困難的身體語彙,藉由原音樂器與電子音樂的組合,為這齣探討科技與人性,剖析人性渴望的精湛作品鋪墊出浩瀚細緻的迷人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