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點子董怡芬《Play Me我不是我》 社會遊戲
編舞家董怡芬第三部曲《Play Me我不是我》,從「遊戲」出發,很自然地把日常生活行為融入劇場演出,同時道出人與人之間的權力結構關係,反映她對這個社會的觀察與想法。
2015新點子舞展董怡芬《Play Me我不是我》
6/5-6 19:30 6/6-7 14:30
台北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INFO 02-33939888
編舞家董怡芬「我」系列繼第一部《我沒有說》及第二部曲《我不在這》後,今年推出第三部曲《Play Me我不是我》,從「遊戲」出發,很自然地把日常生活行為融入劇場演出,同時道出人與人之間的權力結構關係,反映她對這個社會的觀察與想法。
在沒有固定文本或情節脈絡情況下,《Play Me我不是我》實驗「身體」與「聲音」的關係,思考「動作語彙」如何傳達給觀眾。她回想起小時候的遊戲裡存在規則性,每人的個性在遊戲中被放大,如有人想贏,有人偷吃步;隨年齡成長,人在社會上生存必須遵守規則,其實背後卻隱藏莫名的反叛,在這些規則與權力下,「我」還會是「我」嗎?
如同英文「Play」的意思,這是一個「玩」出來的作品,舞台上使用了大量的椅子,「椅子就代表了一個位子」,舞台上的搶椅子遊戲,令人不禁聯想起社會上經常見到的支配權爭奪戲碼。然而回到舞台上,它反映出人在生活中面臨語言、規則、指令、勝敗時的反應。
麥克風在舞作中,仍舊有力的發聲,它象徵話語權,同時也象徵權力,董怡芬說:「有遊戲規則就有指令,要用指令就要用到語言,在這個作品裡,我的設計是拿到麥克風的人才有說話權,才能下指令。」
因此,表演者在《Play Me我不是我》中是一種有機的存在,非常有趣即時的回應這些遊戲指令,在舞者董怡芬、黃芃睿、演員王靖惇、呂名堯與音樂跨界舞者劉俊德,根據他們過往的經驗,頭腦思考過語言、指令後,反推回去實踐在身體上。
董怡芬希望觀眾在欣賞作品的同時,想想自己在這樣有趣的遊戲中屬於什麼樣的角色,從不同的角度發現這社會到底發生了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