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掃描
PAR / 第190期 / 2008年10月號
常客推薦—黃睿妍、倪若喬
PAR / 第189期 / 2008年09月號
常客推薦—曾美蘭、周冠妘
PAR /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
本月我要看《寶島一村》
品牌公司產品工程師,小時候曾學習過鋼琴,因而開啟對於各類型表演藝術的興趣,常參觀各大表演活動,下班閒暇之餘經營個人部落格:http://0rz.tw/5850r 座右銘:「飯可以偶爾不吃,但是不能沒有心靈糧食!」
PAR / 第188期 / 2008年08月號
達人推薦—鴻鴻、楊忠衡
PAR / 第188期 / 2008年08月號
常客推薦—林毓瑜
PAR / 第187期 / 2008年07月號
達人推薦—鴻鴻、楊忠衡
PAR / 第187期 / 2008年07月號
常客推薦—鄭佳華
PAR / 第185期 / 2008年05月號
常客推薦—王盈之、張育嘉
王盈之 本月我要看《2008台北國際打擊樂節》 台北打擊樂團團員,常以不同角色穿梭於各類演出場域。生活忙碌卻平均每週都欣賞表演,因為那是重拾活力的秘訣。立足於音樂,放眼於藝術,認為唯有知己知彼,藝術的呈現才能更貼近美的本質。 台灣很小,卻也很大,因為你可以在這個蕞爾之地感受全球的脈動。 2008之初,從舞蹈春天系列,到國際劇場藝術節,來自世界各地的演出好手們輪番上陣,令人目不暇給。延續這樣的「國際」風,本月底也有三年一度的「台北國際打擊樂節」即將華麗登台。來自全球的十組演出團隊,集結在台灣,於國內北、中、南等地,展開為期八天的演出活動,如此浩大的打擊樂盛會,怎容錯過?法國的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Les Percussions de Strasbourg)、匈牙利的阿瑪丁達打擊樂團(Amadinda Percussion Group),都是打擊樂節的熟面孔,相關的演出或出版品也都享譽國際;來自日本的木琴界教主安倍圭子(Keiko Abe)更是赫赫有名;此外並邀請了奧地利的進階(The Next Step)打擊樂團、墨西哥的譚畢哥(Tambuco)打擊樂團、荷蘭的皮可沙打擊樂團(Percossa)、美國的紅魚藍魚打擊樂團(Red Fish Blue Fish)、西班牙的大鼓打擊樂團,以及以色列的皮卡杜擊樂二重奏(PercaDu)等表演團隊。在主辦單位台灣的朱宗慶打擊樂團用心之下,相信節目精采可期。 心動了嗎?一起來場打擊樂盛宴吧! 張育嘉 本月我要看《我的天台是舞台》 喜歡進劇場看戲,喜歡聽故事,總是自以為的像發呆似的思考著,有些想法但執行力卻總是不足,期待能做些小小影響這世界的事。 社會的工商業化,繁忙的都市,人與人之間,愈顯冷漠。台灣戲劇表演家,一直是我喜愛的表演團體之一,還記得第一次看完台灣戲劇表演家的表演時,心中有著滿滿的感動,引
PAR / 第185期 / 2008年05月號
達人推薦—鴻鴻、楊忠衡
鴻鴻 本月我要看 林向秀舞團《光的另一邊》 比利時尼德劇團 《伊莎蓓拉的房間》 很明顯的「旺季」來了!如果要驗收國內戲劇與舞蹈創作者的成果,五月實在是個好機會,但這也是驗收市場承載量的殘酷時刻。 舞蹈方面我特別期待林向秀和王維銘合作的《光的另一邊》。他們兩人之前在實驗劇場發表過的雙人舞片段,刻畫中年男女的情感生活,緊湊、入微、張力與趣味十足,並展現了年輕創作者欠缺的成熟況味。這次加入兩名年輕舞者,應有更大幅度的表現。舞蹈界盛行跨界風多年,但最後累積下來的還是從身體出發的紮實編舞家。林向秀的舞作再度驗證,對人生的體會有多深刻,藝術即有多動人。 劇場方面我最期待比利時尼德劇團《伊莎蓓拉的房間》。此團成名逾二十年,這齣作品既狂野又博學,展現對生命、對歷史的豐富見解,形式也多元。導演從父親遺留下來的五千八百多個各式收藏品發想,這種「物件」詮釋世界的題材,前有彼得.葛林納威《代表世界的100件物品》,近有香港前進進劇團改編董啟章小說的《天工開物》,可惜我們都無緣得見。這次要記得來開眼界。 楊忠衡 本月我要看 世紀大師與NSO—潘德瑞茨基 傳統藝術季敦煌系列三「十指繁弦」 乍聽潘德瑞茨基要來台灣指揮自己作品演出,會有林肯總統要來台灣辦演講的時空錯亂感。實際上,潘氏並沒有那麼古老,今年才七十五歲。會有古人再世的錯覺,原因是,當今古典作曲家要像他有這等名氣、這等傳世作品,絕大部分都墓木已拱。大師難再的現代,潘氏獨步樂壇,我認為除了深厚的音樂素養之外,他的人格、融入宗教與哲學的內涵…等,在在使他的作品有料,比那些無厘頭、奇門遁甲的作品更能喚起世人共鳴。這次演出唯一令人不解的是,
PAR / 第186期 / 2008年06月號
常客推薦—黃瀚儀、黃培銘
黃瀚儀 本月我要看 「東方珍珠.Midori」 任職誠品音樂,對於舞蹈音樂戲劇電影嚴重上癮。算不清平均多久進一次兩廳院(因為有大小月),但大抵每年都順利達成續卡標準,而且等級越來越高。 五窮六絕這個詞,是我們比喻零售業的買氣在一年中的這兩個月,大概就是盪到最低點;而同樣的話,似乎也可以來形容台灣的表演藝術活動生態(說實在,也總該要讓荷包休息一下吧?不然怎麼應付秋冬之後的重頭戲呢)。 不過Midori再次來台的訊息晃過眼前,動搖我六月要休息的決心。大家都說她是神童,但她不受盛名拖累,沉寂了好一段日子。後來在雜誌上看到她,印象深刻的不是音樂會的訊息,而是她經年致力推廣兒童音樂教育的作為,讓她獲選為2007聯合國的和平使者。乍看有點像是慈濟人的模樣,站在柬埔寨的教室示範。我期待的是,從小時候抱著琴和祖賓梅塔合照的Midori,到現在期許能以音樂安慰心靈的Midori,在舞台上散發璀璨珍珠光芒般的琴聲。 黃培銘 本月我要看 「魏海敏古典劇場─大師經典。極致綻放」 25歲,主修財務金融,現為替代役男,平均一星期看一次表演。看歌仔戲長大的屏東鄉下小孩,莫名奇妙跌入長輩口中所稱「外省戲」的浩瀚領域中;原本陌生排斥的京劇,如今竟也成為茶餘飯後的娛樂之一。 梅蘭芳、程硯秋這些名字你可能耳熟能詳,不過對於京劇可能相當陌生,現在有難得的機會可以一窺京劇的絕代風華。不論是從服裝、聲腔唱調,或是唱、唸、作、打等面向著眼,京劇都展現出高度的藝術丰采;尤其此次擔綱演出的魏海敏女士,憑藉其京劇的專業涵養,對於角色的詮釋恰到得體,堪稱台灣旦角界第一把交椅。 一直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