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達人推薦—鴻鴻、楊忠衡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鴻鴻

本月我要看  林向秀舞團《光的另一邊》

比利時尼德劇團 《伊莎蓓拉的房間》

很明顯的「旺季」來了!如果要驗收國內戲劇與舞蹈創作者的成果,五月實在是個好機會,但這也是驗收市場承載量的殘酷時刻。

舞蹈方面我特別期待林向秀和王維銘合作的《光的另一邊》。他們兩人之前在實驗劇場發表過的雙人舞片段,刻畫中年男女的情感生活,緊湊、入微、張力與趣味十足,並展現了年輕創作者欠缺的成熟況味。這次加入兩名年輕舞者,應有更大幅度的表現。舞蹈界盛行跨界風多年,但最後累積下來的還是從身體出發的紮實編舞家。林向秀的舞作再度驗證,對人生的體會有多深刻,藝術即有多動人。

劇場方面我最期待比利時尼德劇團《伊莎蓓拉的房間》。此團成名逾二十年,這齣作品既狂野又博學,展現對生命、對歷史的豐富見解,形式也多元。導演從父親遺留下來的五千八百多個各式收藏品發想,這種「物件」詮釋世界的題材,前有彼得.葛林納威《代表世界的100件物品》,近有香港前進進劇團改編董啟章小說的《天工開物》,可惜我們都無緣得見。這次要記得來開眼界。

楊忠衡

本月我要看   世紀大師與NSO—潘德瑞茨基

             傳統藝術季敦煌系列三「十指繁弦」

乍聽潘德瑞茨基要來台灣指揮自己作品演出,會有林肯總統要來台灣辦演講的時空錯亂感。實際上,潘氏並沒有那麼古老,今年才七十五歲。會有古人再世的錯覺,原因是,當今古典作曲家要像他有這等名氣、這等傳世作品,絕大部分都墓木已拱。大師難再的現代,潘氏獨步樂壇,我認為除了深厚的音樂素養之外,他的人格、融入宗教與哲學的內涵…等,在在使他的作品有料,比那些無厘頭、奇門遁甲的作品更能喚起世人共鳴。這次演出唯一令人不解的是,他難得來一次,卻除了代表作《小交響曲》和新作法國號協奏曲之外,還指揮了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我不清楚浩瀚的貝多芬世界是不是真缺老潘一個。

當然,在創作領域,華人也總算慢慢走出西方古典的罩頂。傳統藝術季敦煌系列三的「十指繁弦」是一場奇特的音樂會,全場都是現代琵琶音樂,由活躍西方的琵琶家吳蠻擔綱。吳蠻以創新者形象走動樂壇,名字經常與格拉斯、譚盾、哈里森…等作曲家聯在一起,使琵琶這種樂器擺脫傳統印象。像潘老一樣,是少數因特定貢獻而為人所認同的音樂家。去聽看看吧,她不彈《十面埋伏》,倒彈了巴爾托克。

《PAR表演藝術》 第185期 / 2008年05月號

《PAR表演藝術》雜誌 ▪ 185期 / 2008年0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