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掃描

PAR /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與各種特殊場域互動 石志如探索軀體磨難

甫於二○一○年底創團的樓閣舞蹈劇場,為舞蹈創作者石志如在故鄉嘉義市成立的現代舞團。名喚「樓閣」(Log),意在反映舞團追求空間運用的靈活彈性,作品亦多打破黑盒子或鏡框舞台等既有劇場空間,於不同的特殊場域演出,拉近觀眾與作品的距離,同時也重新探索了身體、空間、看與被看的想像和文本。 此次演出的《軀:一段竭盡毀滅的告白Tears of the Human Soul》,今年六月曾於嘉義首演,作品概念來自石志如與死神對抗的生命經驗,從肉體的病痛出發,圍繞著文明生活下人們的種種身心症:失眠、恐慌、心悸、胃痛、暈眩等,舞者以肢體詮釋在反覆大量工作中對抗著逐漸浮現的病痛,透過關節的扭轉、劇痛與窒息、重複的撞擊等強烈的身體語彙,表達了人們身體與精神的分離,意志對肉體磨難的冷眼旁觀等集體情境,而身體在爭戰中經歷毀滅而後重生,則毋寧是編舞者形於舞蹈之上,致獻給觀者的祝福與期盼。

PAR /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浪漫喜劇《夢想大飯店》 揮灑多元曲風

每個人都有夢想,但夢想因為尚未達成而持續發酵。一場奢華的婚宴即將在《夢想大飯店》中進行,新娘要求找天后王菲在婚禮上擔任演唱嘉賓,但幹練的飯店經理卻因為請不到而大傷腦筋。無計可施之下,他將腦筋動到新郎身上——因為新郎是一位知名的音樂總監,於是經理便將來自農村的按摩小妹交給他調教,希望能魚目混珠、瞞天過海。但在問題尚未圓滿解決之時,還得擔心飯店廚師找不到肯吃苦耐勞的徒弟,而這時風流的健身房教練又不斷勾引女客…… 愛樂劇工廠即將推出的中文流行歌舞劇《夢想大飯店》,邀請知名音樂人林隆璇擔任製作人,並且出飾劇中的音樂總監一角。搭配劇情需求,林隆璇也譜寫出超過廿多首經典好歌,曲風囊括流行、藍調、情歌、搖滾、電音及印度寶萊塢,主要演員有超偶幫歌手宋妍甄、劉行格、錢俞安,及福茂唱片力捧新人戴蕙心,更有多位劇場界的實力派演員及舞者一同參與演出。大量華麗歌舞場面及歌曲、戲劇、舞蹈緊密串接,呈現百老匯式歌舞劇風格。融合歌舞的方式,將是一般音樂劇的兩倍量,時尚、浪漫的喜劇更將大飽觀眾耳目。

PAR / 第232期 / 2012年04月號

現代舞+街舞+打擊樂 「擊.舞」探索身體節奏

由七位樂手組成的連雅文打擊樂團於二○○四年成立,秉持「新古典.新視野.新聲響」宗旨,在藝術總監連雅文帶領下,融入劇場、舞蹈、多媒體等跨界表 演形式。今年,連雅文打擊樂團以探索身體的節奏為軸創作「擊.舞」,在打擊樂外,還加入舞蹈演出。以「小」系列舞碼聞名的林文中舞團,此次為打擊樂團編創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利用舞者及打擊樂者共同演出,將音樂與舞蹈融為一體;另外也為日本當代擊樂作品Illusion in Snow編創全新舞碼。 這次打擊樂團也邀請了街舞專家彭英倫編創,帶入豐富的「肢體節奏」(Body Percussion)與「嘻哈」(Hip-Hop)的即興曲,演奏者將以自己的身體為樂器,在拍、擊、踏、打之間,雙重展現出打擊樂的活潑新面貌。

PAR /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辻井伸行 充滿神聖性的琴音

二○○九年,第十三屆范.克萊本鋼琴大賽(Van Cliburn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創下了兩項前所未有的紀錄——首度由兩位參賽者並列冠軍,並且都是亞洲人。其中之一來自日本的辻井伸行,不但為祖國拿下此賽事的第一座獎盃,不可思議的是,他竟是一位視障鋼琴家。 辻井伸行的得獎堪稱為奇蹟,因為范‧克萊本鋼琴大賽的比賽過程相當嚴苛,是世界上難度最高的鋼琴比賽之一,參賽者必須經過的考驗包括三場完整的獨奏會、演出新作品、室內樂與兩首協奏曲。明眼人要通過這些試煉都相當困難,何況是雙眼全盲的他。然而對辻井伸行來說,也許沒有了視覺的干擾,讓他的音樂更為純粹。他的學習完全依靠聽力,大量的音符與每個細微的音符都印在他心底。演出時傾聽指揮的呼吸與喘息來得到提示,靠觸覺和過人的記憶力精準地彈奏樂曲,無怪乎連擔任評審的范.克萊本自己都在賽後表示:「辻井伸行的演出十分神奇,擁有治癒人心的魔力,充滿神聖性。」 得獎後,他的母親更將辻井伸行的奮鬥故事與教育過程,寫成《今天的風是什麼顏色?》一書,感人無數人心。目前他的世界巡迴演出已超過百場,灌錄專輯外,更為許多知名日劇譜曲。想感受辻井伸行帶來的純淨和溫暖,絕對不能錯過這場難得的機會。

PAR /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

與巴赫緣深 史岱費爾德的新詮展創見

出生於一九八○年的德國鋼琴家史岱費爾德,似乎生來就與巴赫有緣。他出生的那年,正是以演奏巴赫聞名的怪傑顧爾德拍攝、重新錄製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的同一年。巧合不只如此,二○○二年他打破了懸缺了十四年的首獎,奪下巴赫鋼琴大賽冠軍,隔年首度挑戰灌錄《郭德堡變奏曲》的年齡是廿三歲,正好跟顧爾德第一次錄製這部作品的年紀相同。也因為如此,專輯一發行,史岱費爾德就被媒體拿來與顧爾德相互比較、大作新聞。 同樣是擅長演奏巴赫的型男,兩人在演奏上也有相通之處,在這點上,史岱費爾德不諱言曾受顧爾德演奏的啟發。但難能可貴的是,對當初寫給大鍵琴演奏的《郭德堡變奏曲》移植到現代鋼琴的表現上,他大膽地展露了他的創見,將許多聲部做了八度的調動來達到對比與區別。然而即使他的巴赫受人歡迎,德國《時代》週報卻也曾指出,巴赫是「他思考與演奏音樂的基本核心,但絕不會只在這個範疇中。」此次來台,他將從巴赫開始,接著彈李斯特、華格納到拉赫瑪尼諾夫,讓觀眾一次聽見不同時期的多種詮釋。

PAR /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

本月我要看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二月開始的臺灣國際藝術節不斷發創「舊即是新」的理念,交織著異國與在地、新穎與古典,待不安分藝術靈魂們出擊、探索與品味。眾多節目中,最吸引我的還是台灣人力飛行劇團的《台北爸爸,紐約媽媽》,腦海中文本餘韻與晾在眼前的一張張劇照疊印,就是一個個深觸心底的完成式。原著家族故事的戲劇性,鉅細靡遺披露在行裡句逗間,情感矗立,一覽無遺,而這樣誠摯細密的獨白抒情將在舞台上演,遇見一向詩意的導演黎煥雄,會有什麼空間上的對話? 或許保有許多幻想,或許,舞台如膠捲,捲動著每個人殘剩記憶中的人生,而我們,將好好看見自己。

PAR /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李子聲展特色 「現代化」古箏「漢化」鋼琴

「作曲結構完整,整合中西樂器的構思頗富創意。技法看似傳統,實具新意,看似不安、實為安定。」這是李子聲在獲得「入野義朗作曲紀念獎」時,評審團 對其獲獎作品廿一絃箏與絃樂團之小協奏曲《溯》之總評。這位台灣中生代作曲家,除了對鋼琴演奏與室內樂有相當的涵養外,自小學習過古琴、京劇鑼鼓及戲曲唱 腔等,更讓他在探索現代創作風格之聲響中,擁有深厚的傳統音樂藝術根基。 在廿五年創作生涯當中,李子聲寫給古箏的相關作品算是最多 的。原因之一是它「最擅各種吟柔表現,也是最具傳統特色之語彙」。因此在此次發表會中,他將邀請箏樂演奏家葉娟礽,偕同對位室內樂團中幾位樂手,並且親自 擔任鋼琴演奏,將自己不同時期與風格之鋼琴與箏樂作品在音樂會中展現。演出中,觀眾將能聽到這位亞洲作曲家「現代化」傳統樂器(古箏)、並且「漢化」西洋 樂器(鋼琴),對古、今、中、外的音樂文化,提出他自己的獨特見解。

PAR / 第223期 / 2011年07月號

精采人聲饗宴 台灣首演《太陽神阿波羅傳奇》

一年一度大型的合唱盛會——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又將轟轟烈烈登場!除了音樂營、指揮營及大師班之外,更邀請了匈牙利Cantemus混聲合唱團、德樂斯登愛樂兒童合唱團、愛丁堡聖瑪莉大教堂合唱團、法國人聲合唱團OMMM及斯洛維尼亞合唱團共襄盛舉。而光是看由台北愛樂合唱團及青年管絃樂團所演出的開、閉幕節目,就能夠感受到濃厚的人聲震撼! 開幕的《太陽神阿波羅傳奇》是台灣首演,歌詞主要是根據尤里皮底斯的希臘神話故事所寫,由管絃樂團、混聲合唱團、女高音及男中音獨唱的演出外,還配上一位敘事者。雖然是部非宗教性的創作,但許多歌詞都參考了聖經,相當受歡迎。而閉幕的《非洲聖哉經》是英國作曲家范曉(David Fanshawe)在尼羅河、地中海等地錄製埃及、蘇丹、烏干達及肯亞的音樂之後,將這些片段與合唱交錯、並置,因此作品兼具非洲音樂那種不假修飾的原味歌聲,也有合唱團劇力萬鈞和多變的節奏。融合古典、搖滾、爵士、流行等多重樂風,三百人的龐大節慶陣容,將為整個合唱音樂節畫下熱鬧非凡的句點。

PAR /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年輕舞者登台競藝 雙舞盡展芭蕾風華

被譽為「台灣有史以來最好的芭蕾伶娜」的台北皇家芭蕾舞團團長吳青口岑,自高中赴美習舞,接受完整的西方舞蹈教育,亦多次在國際舞台上以優異演出獲 得好評。她返台後主持台北皇家芭蕾舞團,深感台灣芭蕾舞蹈人才的培育和登台機會艱困,從二○○九年夏天起,固定舉辦全國芭蕾舞大賽,以不同年齡層級的學生 為參賽對象,挑選經典獨舞片段競賽。 今年邁入第三屆的全國芭蕾舞大賽,將分兩天舉行初賽與決賽。承襲過往慣例,在芭蕾競賽之外,台北皇家芭蕾舞團亦將於決賽當天頒獎典禮後進行舞團公演,今年推出作品有《三部曲頌》與《日正當中》兩支,由藝術總監吳青口岑以拉赫瑪尼諾夫的Symphonic Dances, Op.45與柴科夫斯基The Dance of the Clowns等曲為靈感進行編創。前者依據舞者年齡的差異,在技巧、表現力呈現出循序漸進的層次;後者則隱伏舞劇的角色情境,卻不突顯敘事情節,形式上更近於現代芭蕾,充分展現了吳青口岑作為芭蕾教師與資深舞者對芭蕾技巧與大師音樂的理解力,也頗能反映舞團長期栽培舞者的成果。

PAR /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

當電音三太子碰上貝多芬 台味十足送新音

打著「創團首演,就沒打算照規矩來」的口號,廣藝愛樂管絃樂團即將以不按牌理出牌的節目內容吸引觀眾耳目。為了這第一次的公演,樂團請來作曲家兼豎琴演奏家李哲藝創作了《電音三太子》與《貝多芬的前世今生》,並邀請NSO首席李宜錦跨刀演出。 成立於二○一○年的廣藝愛樂,一年多來已擔綱多場作曲家新作及音樂劇首演。今年創團首演的兩首曲目上下半場各有不同風格,首先登場的《電音三太子》取材自台灣廟會慶典中常見的歌仔戲、南北管、布袋戲等元素,加上台客電音舞曲創作成現代管絃樂曲。其中將安排古典及電子雙小提琴來搭配樂團。而樂聖貝多芬即使誕生於距今兩百多年,但到了今天,日常生活中的垃圾車、廣告歌曲、甚至是布袋戲的配樂,都還借用著他作品。因此在這首樂曲中將巧妙地結合台灣民謠與貝多芬的樂曲,讓觀眾在兩類不同的曲風發現相同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