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掃描
PAR / 第218期 / 2011年02月號
台法越洋組合 聯手打造《初生》
從台北到馬賽,經過數月電子郵件的往返討論與兩地的實驗,旅居法國的劇場演員周蓉詩、住在台北的偶戲工作者石佩玉,法國當地的視覺藝術家莒絲蓮.額貝哈(Ghislaine Herbéra),三個女性創作者所組成的台法跨洋創作團隊,終於在今年一月相聚於寒冬低溫的馬賽,進行一整個月的排練,突破文化的隔閡,共同打造一齣親子題材,以偶戲與光影為表演形式,並加入原創音樂的劇場作品《初生》。這也是台北的「飛人集社」和馬賽的「東西社」劇團,首次攜手合作,預計推出兩年四部曲的夢想計畫「一睡一醒之間」的首部曲。 《初生》的故事來自一位溫柔的母親,試著以床邊故事,回答女兒關於出生的問題。內容描述一位小女孩在鯨魚的嘴巴裡撿到一顆蛋,於是他們一起出發,要為蛋找回媽媽,展開一段遇見各式各樣誕生的奇妙旅程,也來到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遠嫁法國、身為一個四歲小女孩的媽媽,演員周蓉詩將自己與女兒睡前的對話,寫成劇本,交由石佩玉執導,在小劇場為大人小孩創造一個作夢的空間。去年拿下法國青少年讀物繪本大獎的視覺設計莒絲蓮.額貝哈,將以刮畫的手繪風格作為全劇的美術基調。
PAR / 第221期 / 2011年05月號
現代音協首演作品聯展 十一位作曲家上陣
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創立於一九八九年,廿多年來一直以促進國際音樂文化交流為宗旨。協會並以「國際現代音樂協會台灣總會」(ISCM-Taiwan Section)之名加入「國際現代音樂協會」成為會員國。後者這個國際最大、歷史最有久的音樂組織創立得更早,是一九二二年由魏本、亨德密特、巴爾托克、高大宜、奧乃格、米堯等作曲家,在奧地利薩爾茲堡所成立為倡導當代音樂演出之國際性組織。 現代音樂協會成立以來,已舉辦過為數眾多之專業活動,包含了系列演講、座談會、學術會議、音樂會、參與國際性展演活動與邀訪國際音樂人士來台等,並多次承辦作曲比賽。目前已出版十餘張會員個人作品CD專輯。而此次的「2011現代音協首演作品聯展」是成立至今首次大舉辦會員作曲家委託創作及世界或台灣首演作品之發表活動。兩場音樂會將發表十一位從七十歲至二十五歲資深、中壯及年輕世代之會員作品,包括沈錦堂、謝隆廣、林進祐、連憲升、潘家琳、李政蔚,及甫自國外學成歸國的林京美、謝蕙馨,與尚在國內就學的李軒慧、陳一涵、林盈婷等獨奏或室內樂重奏樂曲。由協會所附屬的「現代音協室內樂團」假十方樂集音樂劇場演出。
PAR /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小提琴家祖克曼 傳遞絕美感動
至今已出版過超過一百張的唱片,並獲得兩次葛萊美獎,以及超過廿次的提名肯定,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至今仍穩坐當代十大小提琴家寶座。睽違台灣近七年,這次大師將首次帶來親自籌組的「祖克曼室內樂團」舉行小提琴與室內樂演出。 舞 台上的祖克曼,琴音絕美絲毫不誇張賣弄,而是用最堅實的技巧及飽滿的音色,讓台下聽眾如癡如醉。《紐約時報》曾評論:「祖克曼的音色絕美,不絲毫強加於樂 器,他創造出一個溫暖且流動的琴音,充滿整個音樂廳。」在美國相當受歡迎的他,經常受邀參與美國電視節目如「大師詮釋莫札特」、「林肯中心現場」及「音樂 現場」系列的錄製。除了小提琴演出,祖克曼也以中提琴家、指揮家、教育家等多重身分。擔任聖保羅室內樂團、達拉斯交響樂團、巴爾的摩交響樂團等指揮;一九 九九年更出任加拿大渥太華國家藝術中心交響樂團(National Arts Centre Orchestra)藝術總監至今。 二○○二 年他號召多位優秀音樂家,組成「祖克曼室內樂團」(Zukerman Chamber Players)足跡遍及歐、美、亞洲各大音樂廳與藝術節,並已灌錄四張唱片。音樂會的上半場,祖克曼將演出布拉姆斯所作、被稱為“F.A.E”的小提琴 奏鳴曲;下半場則由祖克曼室內樂團演出舒曼的《降E大調鋼琴五重奏》。
PAR / 第222期 / 2011年06月號
國台交出手 展演五首潘皇龍的管絃壓箱寶
第七屆「國家文藝獎」得主,作品多次在海內外包括極富盛名的「柏林愛樂廳」演出,作曲家潘皇龍是台灣作曲界一位不可多得的重量級人物。一直以來,潘皇龍的作品就常被以「前衛」來看待,然而在致力推廣現代音樂的同時,他卻結合本土與國際、傳統與創新,用自己的創作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儘管以現代的作曲技巧譜曲,卻蘊含了豐富的中國哲學思維,因此他的作品聽來不僅具有邏輯性,更在中、西樂器的運用中產生豐富的「音響意境」。 潘皇龍的作品多元,產量也相當多,從管絃樂曲、室內樂、獨奏曲、聲樂曲等,總計約一百五十餘部。在今年慶祝建國百年的節目中,國立台灣交響樂團「聽見台灣的聲音」系列特別從他卅餘年來的管絃作品中,精選五首樂曲演出。其中有早在卅七年前即已譜寫完成的《楓橋夜泊》,也有一九九○年代創作的《大提琴協奏曲》及《禮運大同管絃樂曲 III─原典篇》。《五行生剋IIIA》在今年重新修訂,將以新的編制首演,而最特別的是,《輪迴》創作於雖然是卅年前就在德國創作、去年錄製CD,但這次卻是首度搬上舞台。五首作曲家的壓箱寶,將潘皇龍的管絃樂經典,娓娓道來。
PAR /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阿芙蒂耶娃 來台展現大賽精選曲目
適逢蕭邦誕辰兩百週年,五年一度的國際蕭邦鋼琴大賽也備受全世界矚目。在激烈的競爭與評審團嚴格的篩選下,出現了暌違四十五年前的女性得主—— 現年廿五歲的俄國鋼琴家尤利安娜.阿芙蒂娃(YuliannaAvdeeva)。 在決賽優異的演出,讓英國每日電訊報讚賞她:「充滿了深度與色彩,對鋼琴有著完全的掌握,也給其他的參賽者展示了何謂高度扣人心弦的演出。」傅聰也稱讚:「阿芙蒂耶娃是百年第一的大天才⋯⋯」而親自前往波蘭華沙聆聽比賽現況的藤田梓教授也認為「⋯⋯她的演出完整性與成熟度最高,沒有任何的小瑕疵,同時具備了男性剛強與女性溫柔的特質,在不同段落中的音色變化,顯示出她結合理性與感性的高度能力。」十月獲獎後,阿芙蒂耶娃隨即展開世界巡迴音樂會,但在此之前,她將來台演奏大賽中所演出的曲目,包括第一輪的作品54號《E大調詼諧曲》,第二輪的作品30號《四首馬祖卡舞曲》,以及第三輪的作品27號《夜曲》、作品35號《降B小調鋼琴奏鳴曲》與作品61號《波蘭幻想舞曲》等。讓觀眾即便沒有機會遠赴華沙觀賽,也能將長達三週的精湛演出盡收眼底!
PAR /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梅尼可夫 琴鍵上揮灑靈氣之音
曾獲德國回聲唱片、《留聲機》雜誌唱片大獎,俄國鋼琴家梅尼可夫(Alexander Melnikov)生於一九七三年的莫斯科,六歲起在莫斯科中央音樂學校學習鋼琴,七歲就與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合作舉行音樂會。師事鼎鼎大名的瑙莫夫(Lev Naumov)外,更赴他國求教於薇莎拉茲(Elisso Virssaladze)、史戴爾(Andreas Staier)與許納貝爾(Karl-Ulrich Schnabel)等門下。 就學期間,梅尼可夫就已經是數個國際鋼琴大賽的得主,包括在茨威考(Zwickau)的舒曼鋼琴大賽及一九九一年的伊莉莎白國際音樂大賽。同年他獲得蘇聯授予「青年音樂家」桂冠,接下來兩年間,他就一直被英國BBC廣播公司選為新世代音樂家的代表人物。由於對音樂的感悟相當獨到,在琴鍵間別具感染力的靈氣演繹,曾經得到鋼琴大師李希特極力讚揚,甚至有媒體為他冠上「未來李希特」的稱號。 梅尼可夫不但活躍於舞台上,他的錄音也一直都是歐洲唱片雜誌的當月推薦盤。近期最重量級的錄音,便是蕭斯塔可維奇的《廿四首前奏曲與賦格》,這套錄音被譽為繼妮可萊耶娃之後最值得推薦的重要版本之一。本月他將首度來台,觀眾終能有機會親炙鋼琴家的指上丰采。
PAR /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
本月我要看 高雄城市芭蕾舞團「點子鞋」、馬歇爾舞蹈劇場《金雞》
二月份,在大家都將準備過年的時候,有個高雄城市芭蕾舞團在台北,僅兩日,將在實驗劇場演出創新芭蕾的「點子鞋」。這是第十個年度的創作集錦,每年 五到六篇從芭蕾出發的創作,芭蕾舞鞋是唯一的創作限制。由張秀如推動的這個舞展,十年來,葉名樺、陳武康、蘇威嘉、黃懷德,乃至周書毅,早自二○○四即獲 得發表的機會。而持續發表的王國權:結構大氣;蔡博丞,強而有力;顏鳳曦,犀利入裡;乃至後期加入的許程崴,形式優雅張滿。張秀如為南部舞而優則編的學 子,提供了一個創作發想的難得機會。羅文瑾、董桂汝……乃至舞者中日後亦走向創作的田孝慈、郭秋妙、廖苡晴、陳韻如……張秀如的這一張網,羅致了台灣新生 代及舞蹈新血,為台灣舞蹈、與南部與芭蕾的可能,都盡了一份心力!這一次邀集的李靜君、王維銘,是久未見發表的中生代尖兵;王維銘早年《獨》(2007) 前後的單人肢體表演,令人印象深刻。這次再現,不知會帶來什麼樣的作品?林向秀也是去國已久的稀客! 已迷上以色列近期舞蹈的觀眾,《金雞》自是不容錯過的來台獻禮!音樂、舞蹈、動能的敏銳變化,與深邃卻充滿苦楚自嘲的內涵,似乎是它們共通的特徵!若跨到三月初,則拭目以待孫尚綺的《浮.動》萬分囉!
PAR /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本月我想看 十鼓擊樂團《十鼓橋糖水劇場定目劇》
入圍五十二屆葛萊美獎最佳民族音樂專輯、二○一○美國獨立音樂獎、及兩度入圍金曲獎的十鼓擊樂團,從二○○○年成立至今,足跡遍及澳洲、美國的拉斯 維加斯、紐約、羅德島與加拿大溫哥華等地,並受邀參與無數國際鼓樂節及法國亞維儂藝術節等演出。二○一○年十鼓擊樂團承租高雄橋頭糖廠的北邊閒置倉庫,投 注創意巧思、結合糖廠閒置空間,首創定目劇夜間煙囪水劇場,將藝術、文創產業與觀光合併,打造全新糖廠新風貌為「十鼓橋糖文創園區」。此定目劇藉在地宋江 陣與台灣各地風俗民情為創作主題素材,以打擊樂的演奏形式,搭配大水幕、烽火台、4D投影及奇幻水景,頗令人期待! 觀眾可以輕鬆地到高雄二日遊,達到觀光娛樂又可欣賞難能可貴的高科技製作定目劇。
PAR /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
本月我要看 「吉普賽靈魂」手風琴與大提琴二重奏
手風琴演奏家 佩 哈尼是歐洲公認相當傑出的爵士手風琴家。有古典手風琴音樂底子的他,受帕斯卡(Hermeto Pascoal)、盧西亞(Paco De Lucia)等大師的影響,曲風融合了南美、黑人爵士、吉普賽、佛朗明哥等元素。音色柔婉的大提琴與色彩豐富的手風琴搭配,對我們來說也許陌生,但卻是完 美組合,從法國手風琴大師蓋利安諾(Richard Galliano)也喜歡與大提琴合作可見一斑。 手風琴的音樂向來以多元著稱,古典、民族音樂、探戈、爵士、新音樂,都可找到其身影。佩哈尼的樂器右手不是鋼琴黑白鍵而是按鈕,音色溫暖而有威脅性,跟一般手風琴軟綿甜濕不同。 日本走唱式的那卡西,李炳輝先生的〈流浪到淡水〉,一直是我們對手風琴的印象。我期待兩位音樂家能透過吉普賽水晶球,帶領台灣樂迷,一窺手風琴寬頻新世界。
PAR /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
「祈盼」樂音傳達 尊重生命就是愛!
縱使歷史不能抹滅,但唯有愛才能賦予力量與希望——由鳳絃樂集主辦的「祈盼~愛與未來公益音樂會」基於「愛就是尊重生命」的理念,以音樂會的形式將這個宗旨傳遞下一代。 節 目特別邀請在日本獲獎無數的編曲與指揮家渡邊俊幸擔任創作與指揮。而與前者有多年合作默契的宇井孝司不但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動畫家,也深具音樂造詣;在音樂 會進行間,他將依據指揮準確地畫面及切換,讓演奏者的音樂更顯張力。「祈盼」音樂會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演出改編與烽火人情有關之電影及連續劇名曲,如 莫利柯奈的《新天堂樂園》、羅傑斯的《真善美》、大河劇《利家與松》主題曲等六首膾炙人口的樂曲。第二部分《音樂神話》是渡邊俊幸搭配動畫及朗誦演出的樂 曲,其中〈跨越悲傷〉一段是為悼念阪神大震災五周年所做,由大提琴家簡荿玄擔任獨奏。第三部分則是合唱交響詩《祈盼》的首演,以〈思想起〉、〈補破網〉、 〈雨夜花〉、〈望春風〉為基底,編寫出感人肺腑的交響詩。由國家交響樂團擔任演出外,更邀請專唱台灣民謠的台灣合唱團,加上客家歌手與原住民歌手們於觀眾 席中演唱。更特別的是,白鷺鷥基金會執行長、鋼琴家盧佳慧將擔任這次的主持人。 「雖然整個企畫是由二二八所發想而來,但我們並不希望它淪為政治活動。」在悠揚的樂聲中,節目策劃人之一的簡荿玄祈盼這些前人走過的歷史刻痕,能夠藉由音樂撫慰,並祈禱一個充滿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