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75期 / 1999年03月號

聖潔化的台灣歷史 評《鄭成功與台灣》

洋溢《鄭成功與台灣》全劇的光明色彩,劇中不時出現「革命者」握拳仰視前途的畫面,如此單純信念是全體創作者的選擇;但「思想起」這素樸的聲音,與偉人聖潔化事蹟之間,連繫的是什麼?

PAR / 第79期 / 1999年07月號

你看到黃河?還是肉體? 劉鳳學肉體死亡的悼念文

編舞家通過生命中最激奮的記憶,創作出她心目中的《黃河》,我們寧願相信劉鳳學是爲了找回某種在這個時代已經失去的肉體力量,更是她以這樣古典意味的肉體禮讚,歌頌她對生命活力的崇拜。

PAR / 第73期 / 1999年01月號

天后出巡 評慕特台灣巡演的最後一站

慕特的運弓飽滿至極,幾乎利用了從弓尖到弓根的每一吋弓毛;在樂句的呼吸上使用很多彈性速度,幸好歐爾吉斯都能回應的恰到好處。

PAR / 第75期 / 1999年03月號

迷路的夢遊事件

或許是想轉型,或許只是嘗新,該團本季邀請自英返國的黎美光,編作三支口味淡雅的赤足小品,然而實際呈現於舞台的光景,卻未能如預期夢想般綺麗,甚或有些淒淸。

PAR / 第79期 / 1999年07月號

Yo-Yo Ma旋轉巴赫 聽馬友友獨奏

當馬友友面對極艱難技巧,或突然轉變爲如歌般的對比樂句時,他靠著敏感的肢體反應,表現得毫不紊亂,也不會有脫節的情況。

PAR / 第73期 / 1999年01月號

普雷特����夫的寧靜張力

由於空間的因素,普雷特����夫可以好整以暇地慢工出細活,他邀你細細品味和聲的開合,音色的活彩,力度的無盡層次。

PAR / 第79期 / 1999年07月號

上海名家同台競技

幾位出身上海的名家,在不同的器樂領域創造了演奏風範,雖然都五十好幾的他們演奏技術已過了年輕時代的最高峰,但洗練的風格,沉穩的氣度,對樂曲深刻的理解,仍是後人學不完的。

PAR / 第73期 / 1999年01月號

辦喜事的背後 評實驗國團慶音樂會

這次實驗國團慶音樂會整個行政系統卯足全力用心辦理,出席聽衆的踴躍也打破近來一向低迷的票房,顯見實驗國上下振奮以積極的作爲來爭取改制的意圖。

PAR / 第79期 / 1999年07月號

深情綻放之聲 聽黃英演唱

雖然黃英是一位典型的花腔輕女高音,卻有著這一類聲音少有的低音,展現了她音域的寬廣和戲劇性。

PAR / 第72期 / 1998年12月號

聽紀辛獨奏會

很明顯的,在紀辛準確完美技巧和龐大音量的鋼琴彈奏中,承傳與展現了俄國式鋼琴彈奏風格與特色:一切均爲感覺與表情的具形展現;而非德奧風格所追求,超越形體的抽象 精神象徵,與哲理省思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