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79期 / 1999年07月號
透過孩子的眼睛來看戲 談第二屆「出將入相-兒童傳統戲劇節」的四齣劇作
對孩童而言,「傳統」根本是一個遙遠的名詞,所以,在劇作品質的甄選上,應該更嚴謹審愼的篩選把關,透過孩子的眼睛來看戲,不要扼殺小觀衆們享受「童趣」的權利,但是又需要具有超前的意識,深入淺出地設定主題立意;再者也能巧妙組合各種藝術手段,從傳統中蛻變創新,讓舞台投射出各種能量。
PAR / 第74期 / 1999年02月號
眞假一線間 評《Widow 98──浮城奇書》
這種依附史實(或歷史故事)變奏創造的人物與情節,有其創作的方便性與結構的曖昧性,更有時間與空間、遊戲與競賽、眞實與虛擬的多重辯證趣味。
PAR / 第72期 / 1998年12月號
拓延白色芭蕾的浪漫美學 「關於芭蕾……浪漫紀事」觀後
「新浪漫」是台北芭蕾舞團今年的演出精神與特質,整晚的節目表現雖未臻完美,但在各方面均已成長了許多,尤其舞者的表演是値得肯定的。
PAR / 第73期 / 1999年01月號
延展的雙翼 評徐紫櫻創作展《海燕》
《海燕》以擅長的平實細膩,展現徐紫櫻對舞蹈前輩蔡瑞月的最高推崇與對自我極深的期許。卻因緣際會地離開了與蔡瑞月淵源深刻的中華舞蹈社到皇冠小劇場演出,在舞蹈的表現上反而獲得釋放,情感得以純粹的形式呈現,不受敍事情節的牽絆。
PAR / 第74期 / 1999年02月號
拒絕詮釋的曖昧溫柔
我們終究還是無法眞正穿透《春季》的曖昧與沉默,無法眞確地貼近創作者的意識與直覺,在戲劇動作與現實情境之間建立起眞確的聯繫,而只能接受創作者溫柔的拒絕(詮釋),讓自己的意識像演出的投影螢幕一樣,任他將一幅幅的畫面、一段段的聲音貼上或撕落。
PAR / 第73期 / 1999年01月號
破除「修身齊家」的千年魔咒
在本地劇場充斥著關於情愛、身體、歷史的「大」論述的情況下,《黑》劇與《也》劇雖不足以挽回「家庭」這個命題被八點檔肥皀劇濫用糟蹋的情勢,但或許可以提醒劇場創作者與觀衆「以小見大」的可能。
PAR / 第76期 / 1999年04月號
如果演奏無法在一起…… 評茱莉亞弦樂四重奏音樂會
欣賞弦樂四重奏時,絕對不能只聽單一的旋律或聲部,而必須考慮整體,否則將無法聽到音樂的全貌。一個理想弦樂四重奏的演奏應該是大家一起都「同意」以某種方式來進行,然而茱莉亞弦樂四重奏這次的演出並沒有達到這樣的程度。
PAR / 第75期 / 1999年03月號
虛擬緋聞與美學距離 《誰家老婆上錯床?》觀後感
庫尼取材於政治意味特濃的緋聞,未必有所影射,重要的是有賣點。然而,如果沒有圓熟的編劇技巧,賣點不可能成爲賣場。活用傳統浪漫喜劇諸元素就是庫尼展現的編劇技巧。
PAR / 第79期 / 1999年07月號
羅曼菲的騷動
《騷動的靈魂》呈現出的精緻性特質,可證明藝術家們同步成長是重要的,缺一環則很難成爲一件好作品。
PAR / 第73期 / 1999年01月號
給我更辣,其餘免談
當觀衆(不管來自劇場或pub的常客)走進這個混合著相聲、脫口秀、餐廳秀、live演唱的表演空間時,其實是帶著更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