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92期 / 2000年08月號

多層變奏的上乘喜劇 戲班子劇團《東施眼裡出西施》

這齣戲從一樁春秋故事,變奏為公演前的彩排戲碼,再變奏為角色的錯置,再變奏為真實與戲劇的類同與混淆,最後再變奏為嶄新的對位,結構層次均錯落有致。

PAR / 第94期 / 2000年10月號

被框住的英雄人物 評《商鞅》

商鞅精神一如雷鋒精神,無比銳利地刺中中國國家體制,是這樣地切合實際,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作品,才讓中國總理朱鎔基觀劇落淚吧!

PAR / 第91期 / 2000年07月號

三種關於「表演藝術」的演奏實踐 評胡乃元、林昭亮、夏漢的演出

以筆者所參與的這二場音樂會而言,恰好囊括了三位最受矚目的小提琴家:胡乃元、林昭亮、夏漢。同時二天都維持胡乃元打前鋒、林昭亮居中、夏漢(Gil Shaham)壓軸的上台序。也許這可能是基於來者是客的考量,不過兩場演出都不約而同有「漸入佳境」的表現。

PAR / 第90期 / 2000年06月號

傑出的成長印記 評嚴俊傑鋼琴獨奏會

自九七年獲得柴可夫斯基青少年鋼琴大賽第三名而崛起於台灣樂壇的嚴俊傑,去年由師大附中轉往德國漢諾威深造,近期返台演出。從樂曲詮釋、技巧和音樂表現各方面,「少年俊傑」呈現了日趨成熟的成長痕跡。

PAR / 第92期 / 2000年08月號

什麼樣的花開在春天裡? 萬花嬉春──第二屆女節聯演

第二屆女節活動,承繼了第一屆女節「女人們在春天逢場作戲」的原始宗旨,鼓勵女性創作,希冀建立一個提供優秀女性劇場工作者沒有限制的寬闊空間,展現女性藝術創作衆聲喧嘩、繁花盛開的繽紛面貌。目前來說,「可能性」是被看到了,但,要走的路還得繼續。

PAR / 第90期 / 2000年06月號

簡樸與強勁的琴音 評陳必先與台北愛樂管弦樂團

從第一個樂句開始,陳必先就展現了不刻意炫耀個人技巧,不誇張虛浮感情的彈奏技法。而這正是有別於其他國家演奏傳統,而真正屬於「德國音樂」的演奏哲學。

PAR / 第91期 / 2000年07月號

趨於「和諧」的室內之音 評「第二屆國際巨星音樂節」高雄演出

在南部全場以室内樂演出,竟能如此叫座,有一部分的聽衆大槪是為了一睹馬友友的風采而來,然而這場演奏會的曲目絶非馬友友、林昭亮或其他演奏家的獨角戲,它是一場強調分工合作,彼此協調到最後形成一體,充分考驗團隊精神的音樂會。

PAR / 第91期 / 2000年07月號

一場後現代的中西古典夢 觀看《梨園幽夢》

《梨園幽夢》看來應會是「東方主義」的產物,卻是那麼正宗中國,也是那麼正宗法國。對於一位長期思考、觀察西方觀看中國、中國觀看西方的人而言,是一個多層次的經驗。

PAR / 第90期 / 2000年06月號

日本爵士夜在台北 評李敬子與渡邊貞夫

李敬子的場子略帶流行演唱會的氣氛,希望聽衆投注更多的熱情;而渡邊貞夫則更強調音樂的和諧默契,一派溫文儒雅的風範。

PAR / 第92期 / 2000年08月號

來自生活的創作 人舞劇場《生之另觀》

顧哲誠跳舞流露出成熟的舞者之美,若能持續上台表演,甚至以夫妻檔的小型表演和自己的特質,將有希望塑造出有如日本的永子與高麗一般精緻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