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89期 / 2000年05月號
「假聲」初體驗 論說「假聲」兼評德瑞克.李.瑞金的演唱
李.瑞金的聲音輕柔乾淨,可能更適合錄音,然而在國家音樂廳的大廳中,則顯得單薄而缺乏穿透力。他似乎也感受到這個大廳給他的壓力。
PAR / 第89期 / 2000年05月號
六種《淚》灑天堂的姿勢 評黃心芸與席維斯坦
黃心芸的《涙》一開始就展現了舞台魅力,尤其她的右手及肢體的放鬆,使得聽衆在沒有壓力的視覺上,盡情地欣賞享受她的演奏。
PAR / 第90期 / 2000年06月號
舞出時間的意象之美 三十舞蹈劇場《光臨時間廊》
此次《光臨時間廊》和以往最大的差異在於作品風格的統一性,如不看節目單,還真會以為整晚的演出是出自一個編舞者之手。
PAR / 第88期 / 2000年04月號
許年輕編舞者一個未來 評雲門舞集2「春季漫遊2000」
卓庭竹與布拉瑞揚兩位雲門力捧、具潛力的編舞者,以十年不到的編舞齡能有此作已屬不易。期待新一代的編舞者能熬得住並且持續創作,多思考、多歷練,成爲台灣編舞界的生力軍。
PAR / 第82期 / 1999年10月號
悲喜交加的台灣「歌舞劇」 評《東方搖滾仲夏夜》
作曲在配器與節奏的形態上雖下了功夫,卻忽略了曲調上所謂的東方風格與旋律的傳唱度問題,因此就音樂的結構而言產生了一種相當抽離的錯覺,彷彿配器與樂曲是分裂的。
PAR / 第80期 / 1999年08月號
隱藏在粉彩包裝裡的音樂 馬斯納格五重奏來台爵士
作曲,再度成爲歐陸爵士樂手的重要課題,全然的即興演奏,不再是衡量作品的唯一標準了。
PAR / 第88期 / 2000年04月號
多元戲劇的展場 評「屛風第四次」演劇祭
彷若世紀末總要有個大回顧、總整理之類的儀式,此次的屛風演劇祭即有大會診的味道,不同劇種、風格的劇目在三個禮拜內連演,雖然劇場是小的,但是劇目卻包羅萬象,短短三星期可以看到風格迥異的演出,無疑是進入戲劇大觀園。
PAR / 第80期 / 1999年08月號
掌握時空的智慧 普雷特湼夫的驚人魅力
除非不得已,他不隨便讓旋律濫情。普雷特涅夫在彈琴時就像一個指揮家,超越了技巧的極限,同時掌握音響的時空,而充分表達他對樂曲的理念。
PAR / 第82期 / 1999年10月號
「歌」「劇」不合的遺憾 《洛水之秋》觀後
綜觀《洛水之秋》的鋪排,應該用「娓娓道來」四字來形容,劇中沒有刻意取寵的安排,僅以踏實流暢的劇情,引領著觀衆進入劇中人物愛、恨、情、仇的世界中。
PAR / 第88期 / 2000年04月號
茶杯裡的風暴 評《天亮之前我要你》
一則是由於劇中人物的自我認同與所處的空間,一則是由於所觸碰議題的私密性,《天亮之前我要你》的戲劇情境是相當封閉的;而和這個封閉的戲劇空間/情境相對應之下,《天》劇的角色們也建立起一個封閉的關係網路,觀衆只能冷眼旁觀,或者偷窺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