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96期 / 2000年12月號

風動的舞動手動 風動舞蹈劇場「Dance Unplugged──時間與空間」

五支舞碼各具特色:張顯靜的作品豐富而有趣;林向秀的作品則另類而具挑戰性;王立安的作品頗具趣味和詼諧的戲劇效果;鄧桂複的作品原始而直接;劉淑英的作品則細膩而繁複。

PAR / 第103期 / 2001年07月號

舞蹈只是演出的一部分 評神色舞形舞團《原因只是原因的一部分》

《原》的文本架構具有雙重的包覆性:顚覆舞蹈迷思為其主要目的,而批判都市生活則為另一重子題,也是用來演譯「顚覆舞蹈迷思」的工具。

PAR / 第95期 / 2000年11月號

被壓抑的沉寂

〈春芽〉、〈秋折〉等段落,均以極緩而沉重的走步移動,雖然頗有圖像式的詩意,但表演形式過於單調與深沈而造成令人疲憊的不悦感。

PAR / 第95期 / 2000年11月號

不安的身體黑洞的所在

《斷層》出現了一些摔倒的動作,這個讓自己「往下沈淪」的力量也是過往少見的。與其放棄嬰兒油的繼續開發,我寧可見到勇於把自己摔在嬰兒油上的光環。

PAR / 第103期 / 2001年07月號

不怎麼跳舞的pub實驗 評世紀當代舞團《PUB怕不怕》

在戲劇張力考量和劇場多元媒介的運用之下,肢體不僅不再是唯一的形式,還變成戲的點綴物,舞蹈在劇場裡失重的結果讓人感到惋惜。

PAR / 第96期 / 2000年12月號

除了創意還要根柢 台北芭蕾舞團 「芭蕾的天空」、「都會意象2000」

兩場演出一方面彰顯出本土芭蕾舞者創作力的旺盛,另一方面也凸顯出台灣芭蕾舞者的技藝有待提昇。

PAR / 第96期 / 2000年12月號

名實相符的巨星之夜 評美國芭蕾舞團「芭蕾巨星之夜」、《唐.吉軻德》

在景氣低迷的這段時間,美國芭蕾舞團世界知名的聲譽,為台灣的表演藝術掀起了漣漪。幾支橫跨不同世代的舞作,展現ABT的多樣面貌,拓展了台灣觀衆欣賞芭蕾的領域。

PAR / 第103期 / 2001年07月號

一樣竹林、百種夢想 看《竹夢》有感

在後現代舞蹈時期,堅持浪漫主義中國風與現代主義西方肢體訓練的雲門舞集顯得有些痴騃,好比一群信徒用淬鍊後的身體,神聖地守護著這近似信仰的傳統。

PAR / 第95期 / 2000年11月號

盼顧身影

詹曜君的個展,可以說是近年在台灣結合活動影像創作較為出色的演出,雖屬實驗性質,其創作的複雜度卻經得起考驗。

PAR / 第96期 / 2000年12月號

意志的挑戰與勝利 評卡普蘭、林克昌與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儘管卡普蘭的指揮手勢如此地拘謹、簡約,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的表現卻相當出色;縱使他少作提示,樂團依然「自發」地奏出優美、協和的樂音。而林克昌的表現,更是讓數年來在台灣始終風風雨雨、評價不一的他一吐冤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