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100期 / 2001年04月號
瀟灑自信,朝氣蓬勃 評廣州芭蕾舞團首次訪台
創立於一九九三年的廣芭沒有包袱,從充滿企圖心的舞碼,和年輕、富朝氣的舞者,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青年舞團所散發出來的精力和勇氣。
PAR / 第98期 / 2001年02月號
傘架下有狂想?
這次舞展理當能看到即將代表台灣新一代編舞群的創作成果,但大部分舞作只是自得其樂、或自我發洩式的呈現,既沒有大膽的演出,更缺乏創造性。這是危險的停滯,創作者如何面對挑戰,已成了當務之急。
PAR / 第103期 / 2001年07月號
媒體.劇場:「再現」的思辯與迷戀 評Zodiac
Zodiac旺盛的實驗企圖,尤其明顯地表現在它對劇場與媒體再現功能的辯證上:它既深刻地思考又熱切地迷戀兩種媒介的再現企圖,它既可以讓劇場與媒體互相辯證又可以讓它們狼狽為奸。
PAR / 第95期 / 2000年11月號
在山水之間,在桃源之境 在台北聽海洋四重奏
若說這次海洋四重奏整體的演出是非常成功的,那麼凱特爾的功勞實是要佔另一大部分。他的演奏時而恬靜的鄕村風格,時而又冷凝如冰雪天地裡的滴露,晶瑩而透明;更重要的是,凱特爾總是適時地知道,在襯托其他團員時收斂表現,該自己獨當一面時,更不會有任何遲疑地傾神投入。
PAR / 第101期 / 2001年05月號
指尖下的詩意 安寧鋼琴獨奏會
由於他是一位抒情鋼琴家,而能夠將柔美、細緻的音樂藉由漂亮的音色與詩人般的氣質作最細膩的表達,這正是蕭邦音樂中最獨特的韻味。
PAR / 第103期 / 2001年07月號
劇場,罐裝人間幸福的條件 評綠光劇團《人間條件》
《人間條件》提供了另一種「好看」的戲劇模式,這是長期浸淫在電影電視廣播及廣告媒體的吳念真,用不同於劇場思維的創作結果。於是劇場成為創造人間幸福的場所,「千萬要堅強」也成為一種現實不如意時苦中作樂的呼喚與叮嚀。
PAR / 第101期 / 2001年05月號
生命的思索與低吟 評呂紹嘉與柏林愛樂大提琴首席鄺特
在第三樂章狂亂的死神之舞樂段後,大提琴在類似加護病房滴滴答答機器聲的陪伴下,似自我對談般地將樂曲靜靜地引向無垠的天際。
PAR / 第98期 / 2001年02月號
小品的試煉
相較於十五年前,現在小劇場舞蹈的製作能力大幅提昇,反映台灣劇場整體設計人才比過去多了許多,不過重要的應該是這些元素和作品主題發生的關係如何?是不是和舞蹈本身產生了有機的共鳴,並協助舞蹈傳達原始的創作意念?
PAR / 第95期 / 2000年11月號
沒有對焦的貝多芬「獨白」 從陳必先的缺憾說起
陳必先的演奏有著太多彈性速度的變化,我們可從音樂聲中,明白了解這是一位看重音色美感,更在意樂句表情的演奏家。這種演奏風格彈奏起浪漫樂派作品自有引人入勝之處;但是拿來用在古典樂派的協奏曲上,卻會顯得相當地不自然。
PAR / 第95期 / 2000年11月號
宛如珍珠般一顆顆串起 評陳必先的演奏與其他
陳必先幾乎只在獨奏的樂段做彈性速度的變化與表情,只要是與樂團同時演奏的樂段,她絶不主導音樂的方向性與表情,完全由樂團發揮。這是很特別的詮釋,所以整個樂章讓人覺得非常地完整,沒有任何切割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