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98期 / 2001年02月號
那是她的太陽
試圖融入不同舞蹈形式、結合跨領域的企圖,値得鼓掌叫好。但是當觀者無法領略舞作内在精神與文字說明的關聯性時,是否舞蹈的解讀就全憑編舞者主觀認定?
PAR / 第96期 / 2000年12月號
多風格的「異質」民族舞蹈 台北民族舞團《異色蓮想──藝色聯想》
《異》是個大格局的作品,編創者,各具巧思,這種多風格的「異質」民族舞蹈,正好符合新世紀多元化的「異質聯想」面對著前十年的榮耀成績,創新與轉化新肢體語言,需要第二個十年去重新開始。
PAR / 第103期 / 2001年07月號
在後植民情境中尋找台灣的座標 《一官風波》觀後感
自編自導的邱坤良,似乎有意為處於後殖民潮流的台灣尋求歷史定位;這齣戲讓我們看到,台灣從進入歷史時代之初就是多族雜處的移民地,競生逐利難免有衝突,但是商盜兩棲亦白亦黑自有其隨浪逐波的法則。
PAR / 第95期 / 2000年11月號
一次「導演」觀點的歌劇演出 評《塞爾維亞理髮師》
當北市交的歌劇製作頻頻啓用外國聲樂家之時,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留給華人聲樂家一片表演空間的做法確實彌足珍貴。整體而言,吳淨蓮導演的手法有點新潮但又不至於太顚覆,《塞維里亞的理髮師》稱得上是該團近年來最成功的歌劇演出。
PAR / 第96期 / 2000年12月號
大祭師的風範 「亞太傳統藝術論壇」 印尼薩多諾舞團 《身體自傳》
《身體自傳》雖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但重要的是它讓我們看到了薩多諾對聲音與動作的探索。
PAR / 第98期 / 2001年02月號
素面版畫中的繡像 評《徽州女人》
紅眠床成了這位從未圓房的新娘的古墳,活脫脫的生活細節尤叫人不忍。其實她内心的探索適宜建立在這種生活關係中,女子與公婆、女子與小叔之間的相處或親疏,都覺筆墨太少。
PAR / 第98期 / 2001年02月號
曖昧,匍伏前行 評《非愛到,不行》
整齣戲雖然刻意用一種類似品特的語言表現,卻營造不出所謂的曖昧層次,劇中人物的關係簡單明白,感情的慾求平板單一,一看就很清楚的故事交代與原來訴求多種解讀引發的美感相去甚遠。
PAR / 第103期 / 2001年07月號
潛藏於近距離的心靈縮影 評體相舞蹈劇場「生命走向另一個世界出口」
舞者的肢體表現最傑出亮眼;音樂也為舞蹈營造出不同的氣氛。但是道具、舞蹈表現形式與、意象符號的反覆使用,與舞台設計的單一化,在視覺感官上則稍顯單調簡樸。
PAR / 第95期 / 2000年11月號
唯美與狂野
善用道具是林麗珍的特長之一,加上張鶴金的舞台設計與鄭國陽的燈光設計,既寫實又抽象的自然界景象應運而生,在意境的營造上可圈可點。
PAR / 第96期 / 2000年12月號
看臉在跳舞 第二屆「小亞細亞2000舞蹈網絡」
整套節目兼顧了創意和文化呈現,有編舞者個人情感及生活經驗的描述,而空間、燈光和音樂等劇場元素也融入表演,增添作品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