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99期 / 2001年03月號
意念與呈現的落差 評南風劇團《甜美生活》
編導企圖在劇中表達對愛情的想像與現實之間的失落感,卻讓人看見了他對劇場美學與形式表現的想像與實際呈現之間的落差。
PAR / 第99期 / 2001年03月號
拼圖花園 評組合語言舞團《生命花園》
這些元素在每段舞蹈裡營造出的視覺效果或者編舞者試圖表達的詩意,不過,對欣賞者而言,像是編舞者丟出了一片片舞台圖像,讓人自行拼貼或串連。
PAR / 第102期 / 2001年06月號
來去一場儀式之間 評英國聚狂現代劇場《瘋狂輓歌》
《輓歌》的故事是一場典型的「儀式過程」:由一場危機(吉米的死亡)開啓,導致了隱忍的衝突(參加葬禮的四名死黨彼此之間的微妙心理關係),在透過強調共享的儀式化手段之後(喝酒、唱歌、形式化的語言與行動等等),關係(有意義或無意義的)繼續維持,秩序(合理的或不合理的)得以重建。
PAR / 第99期 / 2001年03月號
冷漠澆熄冰原之火 評陳慕融的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
筆者對陳慕融一直保持夢幻的完美印象,然而當天在國家音樂廳的演出,技術、詮釋、台風各方面無一及格,甚至表現出心不在焉的輕忽態度,讓有心觀衆無法接受;以陳慕融這樣等級的獨奏家來說,也有負夏漢(Gil Shaham)當年所說「Robert Chen與我同等級」的美言。
PAR / 第99期 / 2001年03月號
正餐與點心的錯亂 看《臥虎藏龍》與《門》
結合多種媒體完成的音樂劇場作品中,音樂必須是主體,當以寫作音樂為出身的作曲家放棄他的媒體主導地位之時,就會落入《門》不上不下的困境。
PAR / 第101期 / 2001年05月號
色呈繽紛!花落何方? 評河洛歌子戲團《彼岸花》
《彼岸花》的愛情背後,既要背負《羅密歐與茱麗葉》情節結構的壓力,又要背負探討「漳泉械鬥」的使命感,最後還要歸向「心靈重生、人間沒有淨土」的超脫思想,使得「彼岸」花色顏色紛呈,究竟「彼岸」要開出一朶什麼樣的花?訴求什麼樣的主題?
PAR / 第101期 / 2001年05月號
攀越山頭後又見風景 評明華園的《乘願再來》
長久以來,有些專家學者以明華園擅長於舞台技術,將之歸類為「金光戲」。堅持「一桌二椅」的歌仔戲,必將遭時代淘汰;其實無論是傳統戲、金光戲,只要好看都是好戲。雖然《乘願再來》有其劇情不合理、前後風格不一、台語「離離落落」的缺點,但整體而言,仍算是令人感動、趣味十足的製作。
PAR / 第103期 / 2001年07月號
見其美,不見其感傷 評胡瀞云鋼琴獨奏會
她能細膩地連結樂句之間的圓滑和延伸的空間感,並且把舒曼的雙重性格「佛羅倫斯坦」(Floranstan,熱情、大膽、直接)與「伊索比烏絲」(Eusebius,細膩、多愁善感)之特質,形成強烈的對比,令人印象深刻。
PAR / 第98期 / 2001年02月號
風姿綽約的無伴奏 評何君恆的中提琴演奏
國内少有演奏家會選擇整場無伴奏的作品作為音樂會曲目,音樂的深度與難度更是一般演奏家不願輕易嘗試的,何君恆這次對於音樂會的思索,實在値得國内習樂者借鏡。
PAR / 第103期 / 2001年07月號
充滿理性思維的浪漫聲響 評陳宏寬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
兩手以單音平行八度於d小調中進行,陳宏寬在音與音之間賦予許多推升的力量,使樂句能呈現更完整的凝聚力,這與樂團所表現較舒適的感覺有些出入;幸好經驗豐富的指揮及時加以調和,使衝突化解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