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17期 / 1994年03月號

對「抒情」的質疑 從《島上無人》談起

《島上無人》爲河左岸劇團新近作品,由團員吳俊輝編導。這齣標示「迷走地圖之外」的戲,是否「比河左岸更河左岸」(河左岸團長黎煥雄語)地使用特定的風格語彙,表達某種抽象的主題?這樣的嘗試是不是成功呢?

PAR / 第19期 / 1994年05月號

理性脫俗的演奏 慕洛娃小提琴獨奏會

小提琴家慕洛娃的運弓近乎隨心所欲,善於營造各種繽紛色彩,加上簡潔淸新的樂句處理及美聲法的拉奏運用,孕育了非常高貴典雅的氣質。

PAR / 第17期 / 1994年03月號

演戲、遊戲與說書 評《年獸來了》

以學齡前兒童爲主要訴求對象的鞋子兒童實驗劇團,新近推出的舞台劇舊作《年獸來了》,造型活潑,表演充滿童趣;只是,該劇團在追求兒童戲劇精緻化的過程中,似乎有尙未察覺的盲點。

PAR / 第19期 / 1994年05月號

承襲自德奧傳統的聲音 女高音李韻雪獨唱會

留學東德萊比錫的李韻雪,音色寬廣、張力大,雖然過重又強的唱法或許國人尙不習慣,不過在德奧系歌劇上確爲國內難得的女高音。

PAR / 第19期 / 1994年05月號

骨迷宮觀後感

雖然在創意和音樂上,我都覺得不足,但骨迷宮的演出的確激發了我們許多的想法。

PAR / 第17期 / 1994年03月號

國際水準的台北《卡門》

結合本土樂團及指揮,義大利的新秀導演,俄、美、義、大陸及台灣的優秀演唱家所呈現出來的《卡門》,整體表現令人滿意。

PAR / 第19期 / 1994年05月號

梅卓燕的繾綣之舞

梅卓燕是香港年輕編舞家中極出色的一位,在今年的藝術節中她發表了舞作〈水銀瀉〉和〈花影〉。由於兼習中國舞蹈和西方現代舞,在她的作品裏,「韻味」彷彿成了相對於西方現代舞追求身體圖式的一種前衛美學,重又把粤劇中的繾綣文字喚醒。

PAR / 第17期 / 1994年03月號

打擊樂和舞蹈的完美結合 Synergy with Synergy的演出

一月上旬雪梨舞團和Synergy打擊樂團在劇院聯手獻藝,它們的演出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和其它樂器比起來,打撃樂似乎更容易和舞蹈結合,因爲大幅度的肢體律動本來就是打擊樂的演奏一部份。

PAR / 第17期 / 1994年03月號

蟲之思維和非主流人類 記澳洲舞者珊卓.派琳和蘇安倫.蔻勒的表演

「後舞踏表演祭」(註1)分爲澳洲篇、台港篇、美國篇三套舞碼,來自澳洲的兩個舞者以有如兩隻昆蟲般的動作,一反人類慣有的動作形象,並彌漫著東方冥想的氛圍。

PAR / 第19期 / 1994年05月號

誰的《海鷗》?

我看了兩晚的演出,對於導演、演員、燈光、佈景、服裝等各方面都很欣賞,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但究竟少了點什麼呢?是否就是契訶夫說的喜劇和鬧劇的因素?是否因爲導演將《海鷗》處理得太過「層次分明」,把整個戲「變成了衆音齊奏的交響曲」和「名家的山水巨幅」了呢?也就是說處理得太過嚴、緊了,因而失去原有的「看似平板蕪雜」的自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