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追蹤
PAR / 第260期 / 2014年08月號
在世界的亞洲 尋找個人與體制的平衡 專訪前東京國際劇場藝術節節目總監相馬千秋
六月中下旬,應台新藝術獎之邀,日本東京國際劇場藝術節前節目總監相馬千秋特地來台擔任該獎國際決選評審。從二○○九年至二○一三年擔任東京國際劇場藝術節的策展工作,相馬千秋展現了她開闊的視野,讓藝術節成為亞洲創作力的開放平台,並鼓勵創作者與社會的對話。趁此機會,本刊商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系主任、熟悉日本劇場的林于竝老師專訪相馬總監,一談她對日本、台灣與亞洲表演藝術的觀察。
PAR / 第260期 / 2014年08月號
如何揮舞創意 讓樂團邁向廿一世紀? 側記「樂團營運管理工作坊」
台北市文化局七月中舉辦了「樂團營運管理工作坊」,邀請澳洲昆士蘭交響樂團執行長蘇菲.嘉勒,針對「21世紀國際樂團的發展趨勢」、「樂團的經營與永續:藝術行政」等主題,與國內樂團經理人進行分享。蘇菲.嘉勒強調創意與資訊是廿一世紀公司經營的重點,樂團也一樣,她認為好樂團具備的三大條件就是「社區參與」、「多元化」與「適應力」,擁有這些能力,才能躋身重要交響樂團行列。
PAR / 第254期 / 2014年02月號
從瀨戶內海藝術祭到寶藏巖 旅行劇場 移動中探索空間與記憶
一齣以「滅」與「生」作為主題的旅行劇場,於是經由藝術家林舜龍與差事劇團的合作,在瀨戶內夏季海洋的各島嶼間生成;這不免讓人與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產生密切的聯想……這「滅」的主軸,發生在現今仍具現於寶藏巖的歷史斷面之上:被現代化想像的怪手挖得僅剩殘壁的違建,在歷經時間痕跡的浸漫後長出來的蔓草,是連結《海洋女神》在「瀨戶內海藝術祭」相關「滅與生」的文化抵抗嗎?
PAR /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Play Different! 朝24小時不打烊劇場邁進 專訪臺北藝術中心籌備主任王孟超
甫於去年十月中宣布接任台北第二個國家級劇場——臺北藝術中心籌備主任的資深舞台設計師王孟超,本著多年的劇場工作經驗,腦中已經畫出許多新劇院的未來藍圖,他期待臺北藝術中心要玩出不一樣的定位,從外型到內涵都很「潮」,打破「只在週末,只演午、晚場」的一般模式,在劇場提供不一樣的特色美食,要推出讓年輕人、貴婦,都「揪團」參與的演出。
PAR / 第252期 / 2013年12月號
「香港台灣月」壓軸 《百年戲樓》征服香江 展現傳統創新魅力 「野台灣」令人驚豔
十一月中,國光劇團的新編戲《百年戲樓》應邀在今年「香港台灣月:野台灣」擔綱壓軸演出。跳脫京劇框架,透過舞台劇形製,串接京劇表演與唱段的《百年戲樓》,深獲香港觀眾喜愛,也讓他們看到台灣創新傳統的獨到之處。
PAR /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推廣練功都好 「累積」還需努力 從今年讀劇活動倍增談起
關心劇場活動的讀者應會發現,今年的「讀劇」活動特別多。這樣一種「排練中」型態的展演,從各主辦單位的舉辦內容來看,向外推廣或對內練功的目的都有,當然在表演功力與戲劇環境素養的灌注上都有助益,但深入來看,是否也反映了整體環境的匱乏?需要「用力」累積的,還有更多……
PAR /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看「阮」讀劇 等花開結果! 阮劇團「劇本農場」計畫讀劇展演觀察
今年眾多的讀劇活動中,嘉義阮劇團所舉辦的「見花開劇展」系列之「劇本農場」計畫,展現出迥異於其他讀劇的特色:從邀請劇作家進駐嘉義體驗創作,到以公開對談方式讓劇評人與劇作家及觀眾面對面討論,參與讀劇活動的成員涵納了戲劇從無到有、從文本書寫到粉墨登場的各種表導演相關工作人員、觀眾、劇評人,可說體現了劇場藝術實踐的全面性,也顯露了長期深耕、鼓勵創作的核心意圖。
PAR /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燃發熱情 啟動音樂的播種工程 記「Taiwan Connection」十周年
從二○○四年十二月啟動「Taiwan Connection」,小提琴家胡乃元年年如候鳥返鄉,帶著台灣的音樂家,給觀眾一場又一場精采的音樂會。一切的初衷,就是希望鼓動音樂家的熱情,傳達給觀眾無限感動。沒有指揮的樂團,音樂家從被動轉為主動,演奏曲目也愈來愈有挑戰性,胡乃元期待的「TC」,不是每年年終才盛開的美麗花朵,而是一項播種的工程,十年,只是一個起步,試想建構一種可傳承的精神。
PAR /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設計即表演 挑戰疆界不受限 記英國威爾斯「2013世界劇場設計展」
四年一度的「2013世界劇場設計展」於九月份於英國威爾斯首府卡爾地夫(Cardiff)舉行,有八位劇場設計師作品入圍,其中多媒體設計暨導演的周東彥更抱回互動新媒體設計獎。設計展現場除了有設計師精采的「展演」,同時舉行的「Scenofest劇場藝術節」的演出與工作坊更高達兩百五十場,可說是劇場界難得的盛會。劇場工作者在此間交流激盪,為未來的合作與創意灌注更多可能性。
PAR /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說戲.當代崑曲三人談」講座記錄摘要
歷時五年籌畫與製作,崑曲史上首度大規模的「崑曲百種.大師說戲」保存計畫,終於大功告成。收錄當代崑曲界廿九位表演藝術家口述的一百零九齣經典折子戲,將於今年秋天以影音光碟及書籍兩種形式,在兩岸三地正式發行。 參與「說戲」製作工程的執行總編輯朱為總、崑曲表演藝術家岳美緹,六月由中國來台舉辦「說戲.當代崑曲三人談」講座,由台大戲劇系特聘教授王安祈擔任引言人,與台灣崑迷分享幕後製作過程甘苦,也暢談崑曲六百年來由盛到衰,再由衰轉盛所面臨的傳承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