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

PAR /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貼近當下 他們與藝術一起前進 認識五位泰國當代表演藝術家

本文介紹的五位表演藝術工作者——Pradit Prasartthong、Nikorn Saetang、Phongsathorn Sutham、Santi Udomsri與Daraka Wongsiri,他們或以現代劇場創作為生涯職志,或原本出身傳統領域但也跨入當代音樂演出,藝術之路皆貼近當下,不管是推展傳統音樂的當代可能,或是編創演出針砭政治社會的作品,當代泰國表演藝術因而綻放出多元豐沛的能量……

PAR /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泰國編舞家皮歇.克朗淳 打開傳統這本書 讓觀眾知道其中沒有秘密

曾經來台演出《泰國製造》、《我是惡魔》等舞作的皮歇.克朗淳,應該是台灣舞迷最熟悉的泰國編舞家了。身為泰國傳統箜舞舞者,克朗淳卻投入當代舞蹈創作,不僅成立了泰國第一個當代舞團,更建造了屬於舞團的獨立表演空間「象劇場」。將在八月三度訪台演出《靈薄域》,此作挑戰了泰國人對死亡的恐懼,從傳統跨越到當代的克朗淳,他說他想做的是「把(傳統)這本書打開,告訴觀眾,這裡沒有任何秘密,這裡面都是知識,人們擁有這本書,請用一種新的觀點來看這些內容。」

PAR /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地獄、煉獄與天堂 浦契尼的歌劇

義大利作曲家浦契尼是個情緒渲染的高手,他的題材來源常非文學、傳說,而是發生在街頭巷尾間的小情小愛。然而正因為這近似社會案件的故事貼近市井小民的生活,加上管絃樂的推波助瀾,總能在短時間內觸動觀眾情緒的開關,忍不住潸然淚下。 都說人生宛如一場戲,台上的故事怎麼演,台下就會怎麼發生,歌劇當然也不例外。但這次,浦契尼卻依照但丁《神曲》三段式結構〈地獄〉、〈煉獄〉和〈天堂〉轉化成三部短歌劇的架構。從悲慘的真實、神聖的淨化到滑稽的喜劇,暗示著人生由黑暗層層上升到光明的概念,也趁機將數個風格迥異的創作鋪展在觀眾眼前。 在NSO《三部曲》在台灣上演之前,不妨跟著本刊一探浦契尼的歌劇路、由作品探究廿世紀初的劇場美學,熟讀三個精心安排的故事,再看看導演怎麼說、怎麼演。在揭幕之前,我們已做好了準備……

PAR /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從獨幕劇到《三部曲》 看浦契尼的歌劇路

雖然在宋舟鈕公司舉辦的獨幕劇歌劇比賽中敗陣,但浦契尼在老師的薦進之下,獲得當時大音樂出版商黎柯笛的賞識,展開日後的歌劇創作之路。在參加獨幕劇比賽落選卅年後,浦契尼再度嘗試寫獨幕劇。此時已功成名就的他,並不耽溺在既有成就裡,關注著當代同儕劇場創作走向,發展出新的構想,逐步地完成了《三部曲》。《三部曲》結合三部獨立的獨幕劇為一歌劇,自不同於當年獨幕劇大賽的單純訴求,在在反映出作曲家腦中的歌劇省思。

PAR /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新世紀潮流中另闢新局 三部合一的整體理念 浦契尼的《三部曲》與廿世紀初的劇場美學

在十九世紀末的「劇場革命」後,傳統的、可被稱為「和角色有單層面認同」的敘述方式被排除;大量的技巧應運而生,以開展劇場想像天地,完成一個有距離的敘述方式。而浦契尼將三部在色彩和劇情進行訴求均完全不同的短歌劇,合成一個較高的整體,不僅和作曲家個人的生命過程有關,亦反映了上述所說廿世紀初歐洲歌劇的美學條件。浦契尼的《三部曲》擁有一個戲劇質素的內在整體性,切割任何一個個別部分都會傷害作品。

PAR /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歌樂與故事 鋪陳哀樂人間 浦契尼「三部曲」劇情概述與音樂介紹

三段人間故事,構織一晚豐富的歌劇演出,浦契尼的三部曲,到底演了哪些人的故事,唱了哪些美妙的音樂?入場之前,讓我們說給各位聽……

PAR /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NSO歌劇《三部曲》導演 羅賓森 我的更動,是為了讓觀眾更了解這部作品

NSO本樂季壓軸歌劇——浦契尼《三部曲》,即將在七月演出,特邀現任聖路易歌劇院藝術總監的詹姆斯.羅賓森擔任導演,執導他於二○○二年應紐約市立歌劇院之開季演出的版本。羅賓森說:「要執導浦契尼的歌劇,必須要先了解他想說什麼,並讓這些想法自然地舒展出來。」他強調自己:「不特別追求讓觀眾困惑,所以即使我更動了作品的時空背景,都是為了讓觀眾更加了解作品。」

PAR /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浦契尼最佳詮釋者 再演浦契尼 一晚演出完整《三部曲》 為NSO 30畫下完美句點

繼《修女安潔麗卡》、《蝴蝶夫人》之後,NSO再度挑戰浦契尼的歌劇,並由有「浦契尼歌劇最佳詮釋者」封號的音樂總監呂紹嘉指揮,令樂迷興奮期待!這次推出的《三部曲》,NSO特地邀請台灣旅義戲劇女高音左涵瀛、韓國青壯世代首屈一指的男中音孔炳宇、旅義女高音李佳蓉,及國內重要聲樂家們共襄盛舉,一同演繹浦契尼獨特的歌劇魅力。

PAR /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表裡泰國(上) 表.外國人眼中的微笑之國

泰國人都愛微笑? 朱拉隆功大學戲劇系系主任Pawit MAHASARINAND笑著說:愛微笑的泰國人微笑時,代表三件事:我同意你、我不同意你、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曼谷很現代化? 錄像藝術家許家維說:曼谷有厲害的觀光設施、百貨公司,但與當地脫節。 觀光客看的劇場跟泰國人看的劇場有什麼不一樣? 曼谷當地藝術工作者說:我從來沒有看過觀光劇場…… 對外來者而言,泰國有著極開放、包容的姿態,而泰國人的天使之城曼谷,因國際熱點的地理優勢,作為東南亞旅遊第一線城市,具備了過度齊全的各類型觀光設施與活動,在表演藝術方面,則為觀光劇場。 但此些以面向觀光客為目標的劇場演出,並不足以呈現泰國的全景,因此本刊將以「表」、「裡」為形式,於本期首先介紹「表.泰國」,速寫當前曼谷知名的觀光劇場「表相」,並透過四位曾與泰國進行交流合作的台灣藝術家——許家維、陳武康、吳文翠、蔡淩蕙之眼,分享其泰國經驗,並於下期八月號正式揭開泰國面紗,呈現「裡.泰國」,期能一窺泰國人的泰國表演藝術時況。

PAR /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泰國旅遊,你「看」到什麼? 包容多元的微笑大國 奇幻繽紛的觀光表演

泰國,高居國人東南亞旅遊人數首位,多元、包容、歡迎外來者,讓泰國文化豐富繽紛,擅於從他國擷取文化元素,重新賦予「泰式」獨特的五味雜陳,也予外來者「任何事物都有可能發生」的期待心理。國外旅客經常參與的文化娛樂活動也包含了觀光劇場表演,透過這些演出,旅客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