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
PAR /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中國編舞家暨紀錄片創作者 文慧 閱讀身體歷史 創造舞蹈未來
從第一個作品《100個動詞》開始,編舞家文慧一直對「探索人」抱持極大的熱情,她邀請素人一起跳舞,更在十年前展開身體記憶計畫,嘗試把個人的身體記憶、社會歷史、當下生活等互相碰撞,再拍成紀錄片。回顧文慧的創作,都是一步步探索歷史與人的烙印關係,那「未來」呢?「如果以創作來說,我更願意去看、去探視歷史,讓歷史告訴我們未來是什麼樣的。」
PAR /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擺盪在「現代」和「當代」之間 一九八九年迄今的中國當代舞蹈發展
「中國當代舞」這一詞,可以有兩個閱讀方法:一是指在西方「現代舞」技術框架中,注入中國生活內容;二是以當代中國身體感覺為原材料而建立的舞蹈語彙。有舞蹈歷史研究者認為,中國現代舞始於一九三○年代的吳曉邦,也有人認為是一九九二年成立的「廣東現代舞團」。不同的倡議正好例證了所謂「當代」:關乎它相對於哪一個歷史時段,形式如何被理解,有沒有嵌入體制的意圖等等。本文則以獨立舞者在約卅年前開始發表創作切入「中國當代舞」討論。
PAR /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中國編舞家古佳妮 慢工細磨 舞出生活的重量
擁有長年道地且深厚的芭蕾與中國傳統舞蹈訓練,「好奇寶寶」古佳妮並不滿足於只當一位呈現精湛身體技巧與體系美學的舞者,她想要看到「人」,於是走上獨立編舞家的艱辛道路。即將於十一月帶著作品《插銷》訪台,這是古佳妮與舞者在沒有空調的排練場飆汗長達十個月的成果,透過翻玩日常物件,舞者身體重量的連續移轉,呈現人與人之間連環的因果關係。細工慢磨的成果,正是古佳妮生活的重量。
PAR /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為「自我」而舞? 為國家「服務」? 從何想像「舞蹈中的中國身分」
編創現代舞,身分的思考是必要的:身分,到身分的載體——身體,到放置身體的環境——社會,如何理解、省視,再透過身體美學表達。透過肢體語彙,中國的年輕人可能藉以與上一代割裂,建構當下自我;但當學院的舞蹈編創訓練要求「依照中國文化和審美,建立中國編舞技術,體現中國人的情感,為中國人的情感表達服務」時,現今的中國舞者,如何面對「舞蹈中的中國身分」的建構?
PAR /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中國編舞家楊朕 逼視生活 直面危險政治
自陳自己不是那種閉門苦練,雕琢肢體的編舞家,楊朕慾望指涉的對象不只藝術,更多是生活。「我愈來愈討厭舞蹈了,大概是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冀求改變,所以失望、不滿也更強烈。我不覺得我的作品是舞蹈,我在乎其他的。」對他來說,當代藝術必須具備社會性,中國現代舞推手曹誠淵說他是異數:「願意以舞蹈來反思國家、社會和個人之間的關係,甚至直面許多人避之則吉的政治議題,既危險又刺激。」
PAR /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表裡泰國(下) 裡.泰國劇場進行式
1張在地人帶路曼谷表演空間地圖 2位泰國當代藝術專家觀察報告 6位泰國表演藝術家墾荒之路 繼七月「表泰國」觀光客的凝視之後,本期「裡泰國」除了特邀新加坡籍策展人鄧富權、朱拉隆功大學戲劇系系主任Pawit MAHASARINAND揭開天使之城的歡快、開放面紗,揭示泰皇蒲美蓬過世後,動盪的民主政體對劇場的影響。 除了泰國表演藝術時況外,本刊亦介紹劇場導演暨曼谷劇場節推手Pradit Prasartthong、劇場編導演全才Nikorn Saetang、古典音樂家Phongsathorn Sutham與Santi Udomsri、劇作家Daraka Wongsiri與即將來台演出《靈薄域》的當代編舞家皮歇.克朗淳,看這六位創作者如何在資源相對貧瘠的表演藝術窮山惡水中,奮力一搏,殺出血路。
PAR /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身體、疆界與審查之外 泰國曼谷小劇場關鍵字
我們回看歷史並可發現:現代化時期的泰國面臨被列強瓜分的困境,在藝文實踐上必須「緊緊尾隨著西方的思考」,透過文體的轉譯找尋適應之路;而今,泰國面臨無以數計的政治動盪與權力更迭,這群工作者透過傳統、歷史及社會現實觀察,實踐於劇場上,某種程度而言,他/她們也是將身體、記憶和自省種種,搭建出另一種轉譯及適應的必要之路。
PAR /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混亂變局中 期待曙光再臨 專訪策展人鄧富權談泰國當代藝術
甫於六月下旬宣布接任未來三年的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一職,來自新加坡的鄧富權之前曾在泰國旅居工作十年,對泰國當代藝術發展有其獨到觀察。他指出曼谷創意飛揚的「黃金時代」已過去,在現今軍政府統治下,泰國的藝術自由被限縮,加上去年泰皇辭世,鄧富權以「極端轉變」來描繪泰國當代藝術當下現況。但他也相信,善於融合、變形的泰國人面對這艱難時刻,可以「再出一個不同的招、不同的作品,藝術家的時間會跟著情況轉變、適應」。
PAR /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出發,到「真正的」曼谷看戲去!
曼谷,無論是過去「東方威尼斯」舊稱,亦或近幾年極度活躍於全球最佳旅遊城市的排行榜上,對於喜愛到東南亞旅行的台灣旅客們都是再熟悉不過的大都會,各個捷運、地鐵站的景點及購物重點皆能如數家珍。倘若想要多認識一下曼谷的當代表演藝術,攤開曼谷地圖,偏離觀光客路線,你知道泰國人都往哪個方向出發嗎?
PAR /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當代藝術 迂迴進擊 專訪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戲劇系系主任Pawit Mahasarinand
趁著四月初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戲劇系系主任Pawit Mahasarinand來台演講的機會,本刊專訪泰國第一學府的表演藝術專家,聽他分享泰國表演藝術時況,從現代與傳統的緊張關係,到當前敏感的政治局勢對藝術的影響,無所不包,實為想要了解泰國表演藝術的最佳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