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
PAR / 第265期 / 2015年01月號
她把我們推到邊緣,面對深淵 台灣舞台設計師們談碧娜.鮑許的舞台空間
在專業舞台設計師眼中,碧娜.鮑許的舞台,違背了舞作大多要求舞台空曠的原則,地面崎嶇,而且充滿各種現實中的物件,但絕非無意義的存在,充滿了符號,但意義要觀眾自己去尋找。舞台本身存在邊界,鮑許充滿障礙的空間,不只對觀者的視覺感產生壓迫侷促,也讓舞者窒礙難行,她透過身體的撞擊,讓觀者重新在安全、除菌的黑盒子裡,看見框架、體制。
PAR / 第264期 / 2014年12月號
難以定義的百變劇場咖——歐利維耶.畢
誰是歐利維耶.畢?國人或許不熟悉這位即將來台扮裝演出《小刀小姐.深情酒館》的「演員」,但他真的也不只是演員——他是劇作家、導演、劇院總監、亞維儂藝術節總監,可說是位多才多藝、表現備受肯定、不畏保守勢力、堅持為社會議題發聲的藝術家!
PAR / 第265期 / 2015年01月號
德國舞台設計大師彼得.帕布斯 好奇,打開舞台的無限可能
自一九八年之後就與碧娜.鮑許合作無間、長達近卅年的德國舞台設計大師彼得.帕布斯,為碧娜的舞作打造令觀眾驚異、讚嘆的舞台風景,曾訪台的《康乃馨》、《熱情馬祖卡》、《水》都是他的作品;而即將來台的《巴勒摩、巴勒摩》,更是其經典之作,趁此機會,本刊特地專訪大師,一談他的劇場工作歷程及與碧娜.鮑許的合作經驗。
PAR / 第264期 / 2014年12月號
當他是一位劇作家…… 以「詩」為中心 拼貼堆疊追尋戲劇本質
文學底子深厚的歐利維耶.畢,受到求學歷程影響,歐利維耶.畢的劇本創作具有強烈的文學性與哲學性,尤其本身虔誠的天主教信仰,使得作品裡常流露宗教意象或末世般的想像。他取材廣泛,時事、訪談、雜感等,都可以拼貼成劇本。然而玩弄形式並不是他主要的考量,而更強調回歸文學本身,以詩體文學追問生命宇宙之真理,以劇場形式與古今世人對話。
PAR / 第264期 / 2014年12月號
當他是一位導演…… 融匯多元表演 打造虛實辯證
就舞台呈現來說,歐利維耶.畢喜愛結合多種表演方法,諸如喜鬧、雜技、歌唱、人偶、現場互動等,創造出活靈活現,令人目不暇給的觀劇感受。舞台樣貌繽紛多彩,穿插著突兀、驚奇的元素或極大比例的物件,以彰顯劇場演出的真實存在,不斷提醒觀眾戲劇正在進行。在劇場空間方面,常用水平多層、前後多進、可移動式的階梯或台座、旋轉式舞台或旋轉式觀眾座位等方法,賦予豐富的觀看視角。
PAR / 第265期 / 2015年01月號
充滿矛盾與宿命的人生縮影 碧娜.鮑許的《巴勒摩、巴勒摩》
《巴勒摩、巴勒摩》是為義大利西西里島首府巴勒摩市量身打造的舞作,多少影射了生活在這個以黑手黨著稱的無法之都裡的人生百態,以及無所不在的教會勢力。從開場的一整面空心磚牆轟然倒下後,舞者在滿地瓦礫中自在起舞,其中女舞者的強悍表現與男舞者的溫順態度,恰成對比,於是舞評人稱其為「鮑許最以女性為中心的成熟舞作」。
PAR / 第265期 / 2015年01月號
那堵高牆,如何倒下?! 《巴勒摩、巴勒摩》幕後解密
一開場就倒下的一整面高牆,是看過《巴勒摩、巴勒摩》觀眾深深印在腦海的一幕,但要打造這驚世駭人的一幕,背後是如何發想,又如何實現?而這次邀請這支舞作訪台的國家兩廳院,又如何應對其中的技術挑戰?
PAR / 第264期 / 2014年12月號
當他是一位藝術總監…… 與更多人分享戲劇 呈現「當今世界的狀態」
劇場是歐利維耶.畢一生熱情之所繫,他不只熱中於劇場創作,更積極與大眾分享戲劇藝術。他把古老的巴黎奧德翁劇院成為實驗場域,讓歐洲各地創作以其創作語言表達,打造多元化的節目吸引各階層的觀眾;他領軍亞維儂藝術節,企圖在此呈現「當今世界的狀態」,以國際性為軸線,進而擴大國際面向,甚至發下豪語:「要讓在這裡發生的事別處找不到,甚至以前也沒有過。」
PAR / 第265期 / 2015年01月號
1980之後 告別Pina
到了一點半,我覺得如果我這個主客不走,她也不能回家休息,便決絕地站起來說再見。一手紅酒一手菸的Pina看我一眼,不肯站起來擁抱告別,我只好俯身親頰,說台北見了。 始終忘不了她抬眼看我的神情。如果預知那是最後的告別,我會陪她撐到天亮。
PAR / 第264期 / 2014年12月號
當他是一位演員,化身為「小刀小姐」 扮裝變身為人性發聲 盡情歡暢為黑夜中的愛恨
相較於其他創作者多以扮裝強調身體或性別上的自由,對歐利維耶.畢來說,扮裝更是一種再度回歸劇場、回歸隱喻的方式,並非要成為女性的身體,而是一種轉換的冒險、顛覆性的創作,尤其是為隱匿的人性在劇場發聲。熱愛唱歌的歐利維耶.畢化身為穿著亮片禮服的小刀小姐,懂得溫柔也懂得驚世駭俗,拿自己不名譽的人生汙點為題,嘻笑怒罵生命向她開的玩笑——他說,這位歌舞廳裡的歌手,是屬於藝術家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