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與回響

PAR / 第63期 / 1998年03月號

徽班印象

就劇團的生存發展而言,各種不同程度的「移植、修訂、改編、創新」原是必然的。對大部分觀衆而言(學者除外),「劇場的樂趣」遠超過「學術的探求」。

PAR / 第62期 / 1998年02月號

精品薈萃 絢麗多彩 第五屆中國藝術節述評

深具影響力的中國藝術節,除了專業劇團表演,還有各種地方民俗的群衆活動;由遴選的節目中可見凸顯精緻藝術的格局。

PAR / 第64期 / 1998年04月號

明日幾時有?

近十年來台灣替歐美舞團培植了許多好舞者,由於衆多因素,這些離了巢的鳥兒即使倦返亦多只作短暫停留,這批頗具實力的舞壇生力軍,不但因環境因素無法固定聚合,只能作偶發性的演出,還得承受一舞定成敗的壓力。

PAR / 第64期 / 1998年04月號

種種徬徨.步步執著 回顧崑曲傳習計畫

當初傳揚崑劇只是個單純的出發點,如今逐漸意識到培養觀衆的重要,而且又面臨專業與業餘間的猶疑與徬徨,種種足跡,只爲了對崑劇藝術的一份執著。

PAR / 第62期 / 1998年02月號

由〈蘆林〉說到崑劇的全本與折子

上個世紀末已然式微的劇種,在本世紀末居然還能有一定的市場,不能不說是個神話!但是不過度神化此現象,而有效地發揮崑劇以展現當代人的情思,卻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PAR / 第59期 / 1997年11月號

戲裏戲外,比死更冷的愛

戲外,衣香鬢影的孤獨冷峻;戲內,與法斯賓達的投射相擁。男男女女對視錯身,愛比死更冷。

PAR / 第62期 / 1998年02月號

譲野台魅力持續大放送 談明華園《八仙傳奇》

「明華園歌仔戲」創造出台灣味十足的審美趣味,利用種種舞台元素,製造最具現代感的視覺效果。然而這次重演的《八仙傳奇》,屬於明華園特有的爆發力並沒有出現。

PAR / 第64期 / 1998年04月號

路還遠,夜還長

導演在劇場中的「全觀」功能,應以「引導」爲主。然而「一桌二椅」整套的活動,是根本的「導演核心論」,演員被視爲工具和棋子,缺乏整體可觀的表現。

PAR / 第59期 / 1997年11月號

怎麼辣都不夠辣

無關深度,得先讓台下觀衆笑翻才算數;會心處處,歪批生活周遭的現成事實,就是作相聲的委屈。

PAR / 第64期 / 1998年04月號

翻桌倒椅,百無禁忌

這次整個「中國旅程」的交流活動,引起各方不同的評論與爭議。針對作品本身的詮釋或引發思考的「一桌二椅」的定義,或所謂「中國旅程」的政治意義,佔據討論內容的大幅版圖。劇場編導魏瑛娟是這次參與的十二位導演中唯一的女性;在人馬廝殺的「翻桌倒椅」中,看到這趟旅行背後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