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PAR / 第293期 / 2017年05月號
用現代性的觀看方式 探索創作的價值 訪導演凡.霍夫談《源泉》
繼二○一四年首度來台演出作品《奧塞羅》後,紅遍大西洋兩岸的導演凡.霍夫與阿姆斯特丹劇團將再度造訪,帶來二○一四首演的《源泉》。本刊特地越洋專訪導演凡.霍夫,請他一談本劇的創作源由,他如何處理龐雜劇情與在舞台上以劇場空間與影像重新詮釋這部一九二○年代的小說,從而回觀我們現實的當下。
PAR / 第6期 / 1993年04月號
孩子的四月天
屬於兒童的季節,我們走訪了六個藝術家的家庭,探尋了坊間許多兒童才藝班,同時也布吿了四月份爲兒童設計的演出活動。您還可以看到有關大陸兒童戲劇的現況,兩岸中國孩子的藝術活力應是我們共同的關切。
PAR / 第0期 / 1992年10月號
台北/慕尼黑雙城記
十月初,一支來自黑森林古城的音樂大軍將抵達台北,一百七十人的龐大樂團呈現莊嚴浩瀚的布魯克納,深思沈鬱的柴可夫斯基,和華麗多情的史特勞斯。而台北,從嘈雜多音的空氣中逐漸掙扎成形的表演藝術,像一個焦慮的少年,正對養育它的環境,發出自己的聲音和宣示……
PAR / 第1期 / 1992年11月號
玉三郎與歌舞伎
著名日本歌舞伎乾旦坂東玉三郎將於十一月初在國家劇院演出「楊貴妃」、「鷺娘」。坂東的地位一如我國的梅蘭芳。一九六九年飾演三島由紀夫的「樁説弓張月」一劇中之白縫姫,奠定菊壇地位。一九七一年獲日本金箭獎及文部大臣新秀獎。此後新戲碼不斷推出,譽滿東瀛。
PAR / 第5期 / 1993年03月號
佇立欣欣向榮的《原野》 展望中文歌劇的發展
大陸作曲家金湘的歌劇作品《原野》於去年年初以全本中文躍登美國華盛頓甘迺迪中心而受到熱烈回響,在台灣省交的引進與策劃下,台灣版的《原野》也於二、三月間在全省各地盛大巡演。 「中文歌劇」不只是各種藝術(音樂、戲劇、美術、文學……)成熟度的試紙,也考驗著我們如何淬取西方文化的精華,而以自己的文化爲基點再思考、再出發。 《原野》的作曲者金湘寫下了《原野》的創作理念,曾道雄以他的執導經驗提出對中文歌劇的心得與建議,石依華報導了台中省交排練室裡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音樂家們正積極地賦予《原野》新面貌。除此之外,我們也追溯義大利歌劇發展的源起,略窺歌劇舞台設計的藝術,透過這些「穿引」呈現出中文歌劇的遠景。
PAR / 第0期 / 1992年10月號
表演藝術生態評估
有了堂皇的劇院和音樂廳,有了多樣的表演形態,台北的舞者、歌者、樂者滿意於他們所擁有的空間嗎?我們爲此走訪了十餘位在國內表演藝術界孜孜多年的學者和工作者,想找出答案。 答案並不怎麼樂觀。硬體有了,但絕對不夠;表演者多了,但執著的心降低;演出的形態繁複了,但背後的理念恐怕相形薄弱;……怎麼辦呢?該從敎育著手,該改變政策,主事者的心態要調整,表演工作者必須自行檢討……。都對,但都是千頭萬緒的問題。 許常惠苦口婆心提出了台灣音樂界的「八大怪象」,並且擬出六大對策的「資治通鑑」。林懷民則說,「台灣是個很獨特的地方,千瘡百孔,卻又潛力十足」。唯一的遠客,台北愛樂的指揮亨利梅哲的諫言是,讓年輕的音樂家累積舞台經驗,讓音樂的推廣從中小學做起。什麼是台北的表演環境?梅哲遺憾地說,在這兒,他拿出最好的節目時不賣座,不夠好的卻可能滿座。 台北的表演環境,簡單地說,正在它的靑少年期。消費能力和消費意念都在膨脹,但高層次的美感品味和文化評鑑能力卻因爲蒼白的童年和貧薄的藝術環境而不曾培養出來。這樣的現象,如果不找出根本對策,面對眼前强大的媒體文化和商業導向的價値觀,表演藝術界累積起來的一點成果,不一定能健康地發展下去。劇評家鍾明德便擔心,前十年劇壇曾經「無中生有」開拓出一片天地來,但是如今雖然意識型態解嚴了,邊界消失了,「打下的江山」卻沒有眞正的處理和建設。 我們不能抹煞許多表演工作者在紮根和開創工作上投注的心力,我們也不能否定許多公私機構對表演藝術曾作過的贊助和開拓。這塊土地,誠然是千瘡百孔然而潛力十足。我們的民衆,因爲付得起了,不惜繳大筆的學費讓孩子學舞學琴,雖然不一定知道這樣做是出於自己的虛榮還是對孩子的愛護;也因爲付得起了,願意拿兩天的飯錢去買一張音樂會的入場券,雖然不一定能判斷到底絲竹之樂樂如何;更因爲付得起了,願意在家裡布置起一個視聽空間,讓螢光幕、喇叭音箱和酒櫃沙發一起粧點生活……。這種種現象中,消費的意念誠然可能强過文化品味,但背後隱藏著某種潛力,孩子們有了較多的耳目刺激,前面展現著更大的可塑性。事實上,年輕的這一代,努力於許多形式主導的表現嘗試時,也必會逐漸凝結出意念。亂糟糟、鬧哄哄的許多摸索中,存在著廣大的希望
PAR / 第4期 / 1993年02月號
莎劇的昔顏與今貌
隔了四百年的漫長歲月,莎士比亞的喜劇悲劇歷史劇仍不斷在全球的每個角落搬演、翻新、複製。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其他作者的作品享有同等的榮耀,具備相似的生命力。在代表莎劇的表演藝術與傳承的英國皇家莎劇團首度來台演出之際,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四百年前的莎翁、孕育他的土地,以及他身後日益燦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