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在文字山河間 舞動島民群像 林懷民與《關於島嶼》

放下已成雲門標誌的書法字,新作《關於島嶼》選用印刷體,投影出多位台灣作家筆下詩句,字在偌大背幕上變化多端,如星辰、如山川、如落石……舞者舞在字塊之間,不同以往以氣引體、以身揮灑,他們牽手踏出類似原住民舞蹈的舞步,以回彈的動力甩盪臂膀,如獸般扭打,如常人地行走……就此滲出了「人」味,更準確的說,是集體的「人」所構成的島民群像。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當年輕藝術家遇上林懷民之一 周東彥:我們加,老師減,就這樣走了三年

作為一個結合了商業設計、動畫、新媒體的團隊,最初我想,舞台是不是可以不只是地板與背景,還用石拍、火烤、流動、3D的河海,呈現有機的文字,但老師都覺得不對。我們開始學習layout,學習林懷民的舞台哲學,他只是把畫紙攤開,就這樣,沒有其他東西了。我們加,老師減,就這樣走了三年。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當年輕藝術家遇上林懷民之二 詹朴:讓布料和顏色一起傳遞那些斑駁,那些美麗

懷民老師創作的主題中沒有角色,沒有劇情,有的是強烈的氛圍與情感;這些情感我們吸收之後,試圖讓布料和顏色成為舞者身體的延續,讓這些延續可以一起傳遞一樣的訊息,一起傳遞那些斑駁,那些美麗,那些衝撞,那些經歷。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當年輕藝術家遇上林懷民之三 桑布伊:他讓我丟掉原本會的,去做簡單有力的事情

他發掘我的潛能,讓我丟掉原本會的,去做簡單有力的事情。過程中有討論與磨合,因為誰都不知道老師要做什麼,或許他要透過我的聲音找他要的東西。創作通常都有主題、對象,這次是沒有主題的哼唱,非常辛苦。直到進錄音室,歌唱的核心都不明確,他只要我不要唱自己的創作、不要部落的歌,只要哼唱。

PAR /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Let’s Jazz everywhere!

一九二○年代的密西西比河畔,夕陽餘暉映得小酒館紅通通。 遠方傳出屬於黑人的節奏與清亮的歌聲,像是解放一個束縛的靈魂,抒情而哀傷。 自此,這旋律就從戶外、酒館、音樂廳到各個角落; 也從黑人、白人傳遍到各個族群。 只要有心跳,就會有節奏;只打起節奏,就可以有爵士。 今夏,爵士樂的靈魂穿越至此, 交會十五年的夏日爵士派對與十年的爵士音樂營傳承, 從大廳到小廳,從戶外到小酒館, 不論黑夜或天明, 只要搖擺一來,爵士便無所不在。

PAR /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從扎根到結果 生生不息的爵士園地 兩廳院「爵士音樂營」十年有成

兩廳院的「夏日爵士派對」迄今已舉辦第十五年,每年同時舉辦的「爵士音樂營」今年也堂堂邁入第十年,這個營隊不僅推廣爵士演奏,訓練出許多台灣的爵士樂人才,更促成高等教育體系對爵士樂的重視,對國內爵士樂的發展可謂影響深遠。許多當年的學員,如今甚至回鍋成為課程規劃者與講師,傳承之外,更顯現爵士音樂在台灣的活水新血源源不絕……

PAR /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美國天才傳奇女鼓手泰莉.萊恩.卡林頓 擊動世界的無敵女聲

她,不僅是向以男性為主的爵士演奏圈中出類拔萃的女鼓手,更是爵士樂界眾所公認的傳奇天才——泰莉.萊恩.卡林頓,爵士鼓演奏家、爵士作曲家、音樂專輯製作人、柏克里音樂學院打擊系教授,身分的多元彰顯了她的不凡與多才多藝。這位傳奇女子將在八月底首訪台灣,眾多爵士樂迷早已引領以待——

PAR /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大師雲集 熱鬧滾滾 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音樂廳節目預覽

今年的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一如往年邀集國際重量級爵士音樂家蒞臨演出,除了有全方位爵士鼓手克里夫.阿蒙德與台、美、日等爵士名家聯盟組成的「兩廳院夏日爵士節慶樂團」,還有二度訪台、備受台灣樂迷歡迎的拉丁爵士大師阿圖羅.山多瓦,最特別的是邀來天才女鼓手泰莉.萊恩.卡林頓,帶來非凡的爵士女力!

PAR /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空間無拘束 爵士零距離 熱鬧爵士派對 兩廳院處處有

除了有精采的廳內節目,兩廳院也如往年安排了與大家同樂的戶外爵士派對,將展現「兩廳院夏日爵士音樂營菁英大樂團」、「泥灘地浪人」的老牌爵士及「歌姬」家家&無限融合樂團的演出。而更特別的是今年還安排了在音樂廳大廳演出的「爵士夏午茶」,及在戲劇院新駐店「戲台酒館」呈現的「爵士Bistro」系列,讓爵士迷八月來到兩廳院,處處可搖擺!

PAR /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以語言撞擊身體 以空間呼應戲劇 《等待果陀》之前:戈契夫的團隊與他們的劇場

此次將來台的德意志劇院製作《等待果陀》,本是原籍保加利亞的大導演戈契夫計畫中的製作,但戈契夫因故病逝,但與他合作多年的團隊,包括演員、劇場設計,一起完成了這齣劇作。戈契夫的創作深受海納.穆勒影響,穆勒文字中的張力與身體感受,與凝練如銘刻在石頭中的力量,是戈契夫創作的核心,其作品在視覺上往往極為簡潔,將注意力放在由演員身體吐出的文字上。在穆勒的劇作與戈契夫的演出中,文字不僅是意義的載體,更是音響上、感官上的實際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