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話題
PAR /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演出者抗議下紙媒撤評論 引發評論人反彈與焦慮
評論人Arthur Kaptainis評論加拿大歌劇團的文章,被加拿大的《國家郵報》網站撤下,引發了爭議討論。原因是加拿大歌劇團要求《國家郵報》更正這篇評論中的兩處錯誤,卻被說成是施壓,因而公布往來e-mail自清,卻從中看出編輯對表演評論在數位時代中缺少讀者的不滿,也引發了表演評論人對未來的焦慮。
PAR /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四隻老虎駕臨高爾基劇院 《吃掉難民》行動嘲諷政客
以新移民劇場美學備受德語劇壇關注的柏林馬克西姆.高爾基劇院,近期針對難民議題,推出《吃掉難民》行動劇,在劇場外放了一個動物牢籠,裡面出現了四隻活生生的大老虎,配合讓沒有歐盟簽證的一百位難民到德國與親友團聚的網路集資行動,宣稱如果包機沒法起飛,就有自願的難民會「被老虎吃掉」,旨在戲謔諷刺,對政府施壓,給予期限,敦促政府面對難民,必須採取更人道的開放政策。
PAR /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丹瑪倉庫劇院新劇場 上演全女版莎劇受矚目
近年推出不少前衛創新好戲的丹瑪倉庫劇院,因為場地較小席次有限,觀眾常常向隅,最近宣布將在倫敦王十字車站附近搭設可容納四百廿席的臨時圓形劇場,並推出全女班演出的莎劇三部曲,包括《凱撒大帝》、《亨利四世》及《暴風雨》。儘管在北美曾經出現不少全女版莎劇,在英國卻相對少見,此次丹瑪倉庫劇院的全女性三部曲,無疑地也為莎劇的更新與詮釋增添話題。
PAR /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當代、多元、在地 珂嶺國家劇院新年度節目表出爐
五月底,珂嶺國家劇院新任總監瓦吉.穆阿瓦發布二○一六/一七新劇季節目,發展重點是提供當代劇作演出平台的該劇院,在身為移民後裔的穆阿瓦帶領下,更將視角延伸到其他族裔的劇作家,如讓非裔導演執導非裔當代劇作家作品。他自己也將執導自己寫的兩齣劇本:《孤身孑然》與《伊底帕斯王之淚》。此外,他也積極推展青少年戲劇工作坊,讓青少年有機會參與戲劇製作。並要求工作人員走出劇院推動社區活動,與在地民眾「搏感情」。
PAR /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北京青戲節以莎士比亞重振聲勢 期待穩定發展的未來
這幾年因為經費問題,品質難以提昇的「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今年終於能夠因經費到位,早早宣布節目內容,將以莎翁為主題,把他卅七部劇作以及十四行詩,以演出、展覽、競賽、漫畫、讀劇、網路等多種形式呈現給觀眾,向大師致敬,同時也以莎翁為題目,讓中國青年戲劇人命題作文。這樣的氣勢,讓人興起期待之心,未來,是否也能如此穩定經營,成為北京這個「文化之都」的名片呢?
PAR /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金丑獎得主伯納維拉來港 主持義大利即興喜劇大師班
二○○七年金丑獎得主伯納維拉,六月中應「鄧樹榮戲劇工作室」之邀為「2016 國際戲劇大師班」訪港講課,主持六天五夜訓練營,並有一場公開講座介紹義大利即興喜劇。伯納維拉以簡單英語與豐富肢體語言表達,讓聽者感受到他對其藝術的熱情與專注,也提供香港表演工作者更多的肢體認識。
PAR /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白臉的克拉普 貝克特的意象劇場 在澳門看羅伯.威爾森《最後的錄音帶》
讓角色以長時間的靜默,日常動作的重新編排,在羅伯.威爾森的舞台上不是新鮮事,他與貝克特某種程度上都視語言為不可信任的表達,一切文字註定指向空無,語言作為溝通的形式有其不可逾越的限度。在《最後的錄音帶》中,威爾森飾演的白臉老頭克拉普,手持香蕉彷彿手持著槍,喃喃自語,自我質疑,偶爾跳舞,以無意義的意象將貝克特的劇本與角色的內在具象化……
PAR /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詮釋《克拉普最後的錄音帶》 劇場中輕盈的重量 德國劇場大師彼得.胥坦首訪貝克特
德國劇場重量級導演彼得.胥坦,在劇場生涯中執導過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但卻從未導演過貝克特的劇作,直到近期才執導《克拉普最後的錄音帶》,應「作品劇院」之邀,與法國知名演員賈克.威柏合作。胥坦讓觀眾脫離快速變遷的生活,進入貝克特筆下緩慢、幽禁的個人世界,用人性化的小丑表演一步步拉近與他們的距離,讓他們意識到回憶與現實辯證所產生的疑問。
PAR / 第282期 / 2016年06月號
東尼獎入圍揭曉 突顯百老匯「多元性」
美國的東尼獎的入圍名單於五月初揭曉,近期最夯的音樂劇《漢彌頓》果不其然創下紀錄,一共獲得十六項提名創下東尼獎歷史新紀錄。這一季的百老匯可謂史上最多元化的一季,包含東尼獎提名作品中的《漢彌頓》、《躑躅而行》、《黯然失色》、《紫色姐妹花》等,都是多元族裔創作者主創或參與的製作。
PAR / 第282期 / 2016年06月號
「戲劇盛會」登場 高爾基劇院雙人總監獲頒最大獎
德國劇場年度盛事「戲劇盛會」在五月於柏林揭幕,十齣被精選出來的年度德語製作在兩週內接力演出,所有演出都有英文字幕,很多工作坊、演講都以英文、德文進行,整個活動非常國際化。今年的最大獎「柏林戲劇獎」得主是高爾基劇院雙人總監組合雪敏.朗霍夫與彥斯.希列,高達兩萬歐元的獎金,肯定他們不斷衝撞移民禁忌的反骨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