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話題

PAR /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方格舞池中的社交規則 莫瑞亞.艾文絲的《社會舞蹈1-8:索引》

美國編舞家莫瑞亞.艾文絲的《社會舞蹈1-8:索引》中解構各式社交舞蹈,和社交互動行為動作的規則,與舞蹈肢體的社交符碼。介於三女兩男五位舞者之間,舞者和觀眾之間,觀看與被觀看最基本的社交互動。介於身體、介於個人之間的微妙體感,在如棋盤的方格舞台上,體現相互觀看的視線動作、群體互動與社會秩序等潛規則,舞者身體和個人的特色時而突顯,時而隱沒。

PAR /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相信藝術 讓改變發生 2016倫敦國際戲劇節

創立於一九八一年的老牌綜合性藝術節「倫敦國際戲劇節」,除了有劇場鐵粉翹首期待的國際巨星型作品,也有不少與在地社會緊密結合發展的創作,如今年邀請澳洲「繞著轉新馬戲團」在倫敦老墓園演出希臘神話奧菲歐的故事,也有與民眾直接交流對話的《同理心博物館》;而本屆最富有社會參與野心和企圖的,當屬和加拿大劇團「哺乳動物潛水反射反應」合作的五年計畫「提升者」,邀移民社群為主的托登罕地區兒童參與,期待讓孩子成為下一代的多元創意人。

PAR /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新聞未結又生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城市藝波單元每月一次,就新聞來說時間跨距比較長,希望是能在事情告一段落後再來總結。但總有些事的發展綿延不絕,看似完了,但暗潮洶湧,在後來又爆發出來。這裡就要把幾個之前談過的事其後續發展再來談一談。

PAR /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孫尚綺推出新作《溯形》 輕盈肢體與現代音樂互動

旅德舞者、編舞家孫尚綺,六月上旬在柏林推出最新舞作《溯形》,與「柏林當代音樂樂團」合作,以瑞士作曲家貝亞特.福勒的現代音樂作品,由三男一女舞者演出,頗受當地舞評肯定。相較於之前作品中飽含悲傷的抽象語彙,新作舞者的身體比較輕盈,戲劇化的表情詭異詼諧,氣場荒謬,孫尚綺用舞蹈轉化許多人世尋常動作,身體線條清晰,編舞語彙充滿自信。

PAR /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英國脫歐成定局 文化影響尚未知

「脫歐」成定局,對英國的文化藝術界將帶來什麼的影響?相較於其他行業,英國的藝術文化及創意產業對於歐洲的態度更為開放,支持留歐的比例也較高,受惠於人員移動的便利與歐盟資源的挹注,英國藝文展演與人才發展得以有更廣闊的視野,但隨著脫歐程序啟動,這些優勢必然受到衝擊,對文化藝術發展的影響難以預期。

PAR /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尼斯恐攻事件 考驗劇場溫柔團結力量

發生在法國國慶日的尼斯恐攻事件,讓距離不遠、正在舉行的亞維儂藝術節頗受震撼,尤其今年多齣作品都涉及大規模屠殺、恐怖主義、極右派勢力等主題,當劇場中深思之時,劇場外卻上演真實的暴虐殘殺。雖然文化部長阿祖雷與藝術總監歐利維耶.畢都發布捍衛文化藝術場域的宣言,但恐攻頻頻之下,劇場人是否能繼續團結堅持,備受考驗。

PAR /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石庫門的「新天地」 開展表演藝術新天地

廿一世紀的上海新地標「新天地」,是上海舊區開發的成功典範,為了讓空間持續展現創意與活力,新天地業委會在六月端午節時舉辦長達兩週的首屆「表演藝術新天地」活動,在帳篷劇場、咖啡館、餐廳等室內外輪番上演十七檔不同形式的劇目,包含了戶外多媒體、新馬戲、默劇、舞蹈、街頭表演、情境劇場等,可說是創造表演藝術與商業的新型業態融合方面的一次大膽嘗試。

PAR /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工廈火災引發政府取締 租用的藝團面臨空間危機

在租金驚人的香港,有不少藝術團體租用相對廉宜的工廠大廈建立辦公室和排練場,甚至成為創作發表空間,但這些空間的「非法性」一直讓藝術家進退失據,同時安全的問題亦有隱憂。近期發生於九龍灣淘大工業村的大火,引發政府對工廈違規用途的取締,讓藝團擔憂連這樣的空間也可能消失,藝術的發展將更為艱難。

PAR /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紊亂,定義的民主化?或創作的法西斯? 德法劇場雙導演合作《我是法斯賓達》

法斯賓達是德國一九七○年代最重要的電影導演,創作跨電影與劇場,能量豐沛,政治思維也相當激進,由德國導演福克.李希特與法國導演史坦尼斯拉斯.諾德合作執導的《我是法斯賓達》,基於李希特歷年來大量的個人日記、法斯賓達的電影和人生,在製作過程中與演員共同創作,演出點出當下歐洲社會面臨難民潮湧入、極右派重新抬頭的矛盾情緒與氛圍,並進行直接的提問……

PAR /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重譯、再現、肢解 易卜生與當代同在 從《人民公敵》與《約翰.蓋勃呂爾.博克曼》看當代德語劇場裡的易卜生

挪威劇作家易卜生是西方劇壇的經典,也是柏林「戲劇盛會」的常客,不只一次有兩齣他的劇本製作入選年度十強,今年則同時入選了維也納城堡劇院《約翰.蓋勃呂爾.博克曼》與蘇黎士劇院《人民公敵》,再度引起矚目。當代導演為何熱中重新詮釋易卜生?從上述兩齣製作分析,這些百年文本充滿批判,轉譯空間大,學院正典進入立體的舞台,依然充滿當下滋味,導演有很大的揮灑空間。易卜生的文本能穿越語言與文化,維多利亞時代的舊挪威,原來是二○一六年的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