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

第75期 / 1999年03月號

期待媒體與文化「掛勾」

媒體應該是文化藝術活動的最佳推動者和層次的提升者。因爲,「傳播訊息」本來就是媒體的天職,而文化藝術的氣息、或是活動,都是最需傳播和推動的。公視文化類型的節目占一半以上;有些是本土的民情展現、有的是...

第74期 / 1999年02月號

第二屆華文戲劇節的幾齣華文劇

去年十一月在香港舉行的「第二屆華文戲劇節」包括了學術硏討會和各地劇團的演出。這四場演出,三齣是香港本地劇團的作品,一齣來自新加坡。 ...

第78期 / 1999年06月號

Scenography及其他 羅夫.可泰舞台設計回顧展

說到近代劇場設計,早期具突破性的觀念實在是來自歐洲,揚棄繪畫佈景,要讓舞台空間產生意義,而非僅是裝飾,開始講求光影、音樂、造型……,掀起了二十世紀的舞台設計革命,而羅夫...

第72期 / 1998年12月號

票房不可玩票 科特勒的表演藝術行銷策略

投身表演藝術,絕對不能只是光憑才情與熱情, 搞票房絕對不可玩票,而要專業。科特勒這本書 在台灣不嘵得可以賣出幾本,但是如果身處表演藝術界, 卻忽略了這本書的存在與效用,那在別的地方 ...

第75期 / 1999年03月號

網路在手,古典不愁

《紐約時報》經營的WQXR,跟網路唱片行N2K Music Boulevard合作,將廣播放在N2K的網站,讓全球網友透過RealAudio的網路傳輸技術,可以聽到世界表演藝術中心──紐約──的古...

第78期 / 1999年06月號

公共電視貼近你的心

媒體是社會公器,公共電視不只是一個媒體,還是一個文化機構,公視的節目不只是電視節目,還是一個以節目形式來進行觀念傳遞、觀念互動,提供公共議題討論空間的場域。 ...

第74期 / 1999年02月號

詞與曲

文字的完美並不能保證歌曲的完美,有時完美的詩詞配上了音樂反而喪失了原詩之美。話雖如此,好的詩詞對作曲家來說仍然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在於作曲家由詩詞而來的感受,這種感受直接地影響到作曲家創作的「內容...

第78期 / 1999年06月號

音樂文字會式微嗎?

文字有其無與倫比的想像力和穿透力,當樂譜無法對一般大衆構成意義的時候,文字還是一種比較貼近的詮釋。客廳的電視即使三十九吋,也無法框住音樂廳的舞台;手上一份精心編寫的音樂雜誌儘管只是菊八開,卻可能開...

第70期 / 1998年10月號

從「荒謬劇場」到「荒唐劇場」

「荒唐劇場」是道地的美國土生土長的做戲方式。它形似低俗,但是也有些長處,譬如說它致力於破壞「藝術」以及高尙口味的迷思,揭露性與權力的關係,視藝術爲一種娛樂的源泉,而非促進社會進步的載體。 ...

第71期 / 1998年11月號

懷念林博秋導演

林博秋先生走了。在參加了他的吿別式後,我一直在想,這位典型台灣文化人走的時候,是如何看待他自己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