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
第67期 / 1998年07月號
藝術的距離
毎個人似乎都有「輕鬆」的想法:到關渡自由玩耍、休閒可以,專程到藝術學院看展演卻覺得遙遠辛苦。其實,不只民衆把距離當作不接觸藝術的藉口,主管藝術文化的官員何嘗不然?……爲...
第66期 / 1998年06月號
對「罐頭音樂」普及現象的「一個」省思
對台灣地區的音樂環境而言,原本已貧血的音樂演奏文化,在低廉的「罐頭音樂」泛濫之下,更是日益艱辛。台灣的音樂演奏家永遠也無法與裝在「罐頭」裡的外國音樂家相比;除非台灣本地的愛樂者能感受到現場音樂演奏...
第70期 / 1998年10月號
「高堡」與史麥塔納
從一九四六年開始的「布拉格之春音樂節」,每年開鑼的時間都是在五月十二日,這天正是史麥塔納逝世的日子。音樂會的第一首樂曲從一九四六年以來,一定就是史麥塔納《我的祖國》中的〈高堡〉! ...
第68期 / 1998年08月號
談創意夥伴
創意夥伴並不是新觀念,而是新主張和新行動。在回應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緊張時,創意夥伴的關係就應運而生。兩岸交流至今已開放十年,不論文化、藝術和政治,兩岸都應該成爲創意夥伴;兩岸在政治上的衝突,應該化爲...
第69期 / 1998年09月號
網路劇院,虛擬舞台
文建會編列預算,在自己資訊網路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委託「學術交流基金會」承辦「空中劇院」的規畫。即將在九月中落成的「網路劇院」附屬在文建會的網站(www.cca.gov.tw)當中,包括以下主題:「...
第68期 / 1998年08月號
從網路文化析煉文化網路
網際網路被稱爲是繼印刷術發明之後的「第二次文藝復興的契機」,因爲只要擁有網路進出的帳號,人人都可以有一個自己的「電子肥皀箱」,讓你像從前倫敦海德公園的演講者一樣,墊高身體,暢所欲言。網路的人本精神...
第71期 / 1998年11月號
大結構與小結構
「形式即是內容;內容即是形式。」綜觀之,現代戲劇──甚至後現代劇場──都非常講究形式與內容的契合及結構與意旨的呼應。閱讀現代戲劇時,我們理不淸結構的面貌,就無法一窺內容的堂奧。 ...
第66期 / 1998年06月號
戲劇與敎育
我國自建國以來的新學制,模仿西方,把體育、音樂、美術列爲必修,不知何故獨獨遺漏了戲劇,致使中小學中沒有戲劇課程,各級師範學校中沒有戲劇科系。如果我們同意通過戲劇的模擬,不但可以獲得極大的樂趣,而且...
第65期 / 1998年05月號
肯定這代的努力成果
台灣自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在新的政治經濟時勢下開始發展新的文化,恰恰到了該成熟的年紀。戰後的新生代,如今已經是五十開外的人了。如果一切順利,他們應該已經奮鬥了二、三十年,而且應該有了相當...
第67期 / 1998年07月號
再談戲劇的結構
上回從評論的角度談戲劇的結構,這一次我們可以從創造的角度來看。從評論的觀點談結構,意指我們應該了解他人文本的組織架構,從創作的角度論結構,更意指我們應該熟知自己文本的組織架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