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296期 / 專欄 Viewfinder
堵一趟八十分鐘的車
我只看見女主角酗酒、失控、自殘,任何人都能理解的一個不能接受自己被遺棄的女人的行為(模式),但任何一個這樣的「女人」都是米蒂亞嗎?米蒂亞不是一個「受害者」,而在這部現代版的《米蒂亞》裡,觀眾被放在的位置,還是「同情」,因為「懂」。
PAR / 第296期 / 專題
運動你的藝術,啟發我的創作
做著運動、跑著健身, 走著看展、坐著觀戲, 外在的身形體態,在實踐中塑造, 內在的心靈養分,在創作裡滋養。 看似有關,實則少有連結的運動和表演藝術、 看似相近,實則少有交集的劇院與運動民眾, 在「運動你的藝術」工作坊中相遇。 芭蕾舞者葉名樺、青年優人鍾鎮陽, 碰上了運動品牌Under Armour延請的教練們。 他們優異的身體素質,透過按部就班的暖身與課程, 成了大眾得以仿效、學習的目標。 他們精湛的表演技能,經過運動的轉化與訓練, 也能讓人一窺藝術是如何在身體的動能裡, 詮釋情感、豐沛內心、開啟想像, 成為創作的素材之一。
PAR / 第296期 / 藝@展覽
召喚劇場歷史的迴光
劇場是屬於「當下」的藝術,發生過後不可能百分百再現,而近期則有兩檔展覽、四位藝術家,不約而同切入多年前的劇場時空,透過藝術的再演繹,與當年對話,召喚劇場回憶……
PAR / 第296期 / 藝@電影
炎炎夏日 跟著電影去旅行
暑假是旅行的季節,如果不能真正啟程,看看這幾部電影,都能帶你跨越國境,甚至穿越宇宙。從一個日本公園出發,跟著貓踏遍伊斯坦堡,又跟著大盜遊逛歐洲,或是跟著盧.貝松穿越奇想的太空……
PAR / 第296期 / 藝@CD
人骨X光片中的音樂傳奇
在EMI發行的《羅斯托波維奇大全集》中,可以聽到羅斯托波維奇首演蕭斯塔可維奇《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的現場錄音,珍貴之處在於,它是演奏家拿醫院裡面用剩的X光片轉刻偷錄,才能夾帶出蘇聯得以面世的。為了紀念當年「人骨唱片」保留下珍貴音樂歷史記錄的傳奇,EMI刻意在黑膠唱片上面印出X光透視圖,讓我們記得這段歷史。
PAR / 第296期 / 藝@書
從關鍵音找尋生命的療癒
曾是性侵受害者的鋼琴家詹姆士.羅茲,在《關鍵音》一書中寫出音樂如何療癒並救贖了他的人生,他挑選了同樣為身心所苦的作曲家所創作的樂曲搭配每個篇章,細數自己無時不在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音樂不但拯救了他,他也對推廣古典音樂有了創新的想法,於是走出了全新的生命……
PAR / 第295期 / 專欄 Viewfinder
誰吃了我的夢?
電影,好夢惡夢,都是夢。想做好夢的去看《吃吃的愛》,做之前做之後,面對都是現實。而想和現實玩捉迷藏,就是走進別人的故事裡做著自己的夢。《吃吃的愛》做的夢比較直接,就是現實中得不到的,看見別人得到,自己可能也有片刻安慰。這樣的夢,誰都知道不真實,可我們都會想把生活靠近那裡,讓夢變成現實。
PAR / 第295期 / 專題
表演人,報稅過後……
五月結束,報稅季也結束了,回顧過往一年的收入狀況,表演藝術工作者辛苦的付出賺得多少?敝刊試圖透過抽樣問卷調查,約略呈現各領域中表演工作者收入的樣貌之後,再從中邀約一位願意受訪的人,聽聽他們怎麼說。 此次問卷調查統整音樂、舞蹈、戲劇(不含戲曲類)三領域,各十名表演者,於二○一六年全年收入與工作概況。受邀填寫問卷的表演者們,其基本條件限制為:年齡在四十歲以下、畢業之後或從事專業表演工作至今,曾參與五次以上售票演出,且去年至少有過一次售票現場演出。而因各領域的生態狀況不盡相同,所以我們讓三個領域的調查結果分開呈現,以免混淆。 問卷內容則將「表演者收入」略分為三種:一是劇場(現場)的演出薪資,包括實際演出場次費用和排練費用;二是相關領域收入,所有並非現場表演的錄音、配樂作品或影視類演出、並非以表演者身分參與的相關領域工作,如編導、助理、技術、行政,以及主持工作坊、擔任講師等與專業有關的教學類收入,均包含在內;然後則是完全與表演藝術無關的非相關領域工作等。 最後,我們仍是要說,因為台上的表演者百百款,即使是同領域各種型態的演出也大不相同,所以這抽樣調查結果僅供參考,而非表演藝術業態全貌,只是大膽地呈現了小部分在舞台上為藝術創作的表演者,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收入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