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295期 / 專題
舞蹈表演工作者收入抽樣調查—過程說明與調查結果
舞蹈身體的養成完全靠時間累積,訓練更是日日不斷無法偏廢,不管是獨立接案者或是駐團舞者,他們為演出投入的時間成本極高,但反映在收入上,數字則是令人心驚。
- 現身說法:舞者鄭皓 面對熱愛與生存 不悲觀也無法樂觀
- 音樂表演工作者收入抽樣調查—過程說明與調查結果
- 現身說法:小提琴家梁茜雯 舞台是殘酷的 必須不斷「被看見」
- 戲劇表演工作者收入抽樣調查—過程說明與調查結果
- 不現身說法:劇場演員趙先生 除了收入 還有什麼是可以期待的?
PAR / 第295期 / 藝@展覽
為機械注入靈魂之光
韓國藝術家崔旴嵐的創作都賦予機械「生命」,他認為擁有生命的證據就是「動」,並以「靈魂機械」稱呼自己創造的新物種,它們猶如經歷漫長的演化過程,從遠古走向現在的未來生物。透過動態雕塑,他傳達了個人對於政治、城市與生存環境的看法。在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的「靈魂機械鍊金術」個展,可說是崔旴嵐迄今最大規模的個展,共展出卅三件歷年代表作。
PAR / 第295期 / 藝@電影
篠田正浩 值得重新認識的日本巨匠
小津安二郎的弟子、與大島渚同輩的篠田正浩,因西方大導馬丁.史柯西斯拍出新版向其原作電影致敬的《沉默》,再度被注意。由高雄市電影館推出的回顧展「絕愛日本:篠田正浩的大和浮世繪」,讓台灣影迷透過八部其不同時期的作品,看到這位曾三度入圍坎城影展競賽片的日本導演之影像特色與劇場間的關連,也認識日本新浪潮中的這位標竿人物。
PAR / 第295期 / 藝@CD
三張當代音樂 迥異風格動我心
這三張專輯前後不一地出現在我書桌上,三張都聽了三張都喜歡,是風格迥異的當代音樂。其一是《鐵達尼號》配樂作曲家詹姆斯.霍納的遺作《拼貼》,讓人聽到法國號營造的遼闊悠遠;其二是希納斯特拉的The Vocal Album,有男高音多明哥的精采演唱;其三是高利霍夫的《藍》,樂曲與冥想東方的氛圍呼應。
PAR / 第295期 / 藝@書
義大利餐桌上 享受音樂好味道
美食,是靈魂的慰藉,但當視覺、嗅覺、味覺都打開時,聽覺,怎麼能閒著?對的音樂讓你胃口大開,不對的音樂讓你胃口盡失,相信大家都有類似經驗,而在《義大利音樂廚房》一書中,作家楊馥如透過文字道出她探索義大利美食與音樂文化的體驗,以風趣的筆觸,讓讀者知道義大利的「廚房」如何以魔法與創意愉悅著古今中外的靈魂,而音樂根本就在家家戶戶的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