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299期 / 藝@CD

為了藝術為了愛

卡拉絲,可說是許多樂迷心中永遠的DIVA,才華洋溢的她,可以唱愛作夢又病懨懨的咪咪,可以唱貴氣的巴黎交際花茶花女,可以唱放蕩風騷的煙草女工卡門,演什麼像什麼,彷彿進入了歌劇以後,卡拉絲本人就不存在了,而是劇中的女主角活脫脫地走了出來。今年正逢卡拉絲辭世四十周年,透過《卡拉絲Live 大全集》,讓我們一飽耳福,再度瞻仰歌劇女神的丰采……

PAR / 第299期 / 藝@書

又貴又難 藝術何以立國?

身兼編導又是劇場經營者,日本導演平田織佐對文化藝術生態與政策的思索,盡在其《藝術立國論》一書中,具體建言藝術為何又如何是國家、經濟、產業、地方、國民權利與素養的基石。但對一般人來說,藝術「太貴」又「太難」,要解決這兩大困難,平田也提出解題方案,值得我們參考。

PAR / 第298期 / 專欄 Viewfinder

恰似你的溫柔

他要他對所做的事有感覺,而感覺於長久麻木的他,就是恐懼。他的心跳和呼吸加速,就如畏高的人低下頭看著雙腳的立足點。然而,他不由自主地放棄反抗,呼吸更快了,但他在那似乎可以信任的人的引領下,試著怎樣可以不以最習慣的方式做自己,那種陌生,以及害怕,叫做溫柔。

PAR / 第298期 / 專題

颱風過後……

「颱風要來了」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對於表演藝術從業人員來說,宣布停班停課,關乎節目是否停演,長久以來準備的心血是否沒機會呈現。一張沒機會使用、必須退款的票券背後,可能是藝術團體為之心酸的龐大財務損失。今年七月底,在週末來襲的尼莎颱風,也造成演出單位大大小小的災情。 每年颱風季,總有節目因此取消、改期,既然是年年都可能遇到的課題。本專題藉此機會,討論在表演藝術的經營上,如何面對天災,做好準備,以及可能的風險管理。 「樹頭顧乎在,不怕樹尾做風颱」

PAR / 第298期 / 藝@展覽

亞洲當代藝術的彩虹之光

台灣策展人胡朝聖策畫的「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匯集出身香港、台灣、中國和新加坡等廿二組藝術家的五十一件作品,年代橫跨一九四○年代至今面臨的身分認同、現實困境等議題。展覽以席德進一九六○年代的繪畫《黃衣少年》和《紅裙少女》破題,也展出顧福生不同階段之作,並有王俊傑、侯俊明等多元類型的創作。

PAR / 第298期 / 藝@電影

鏡頭流轉 劇場親臨

繼去年搶先全台推出「英國國家劇院現場」由丹尼.鮑伊導演的兩部《科學怪人》造成話題,今年高雄電影節再接再厲,以「劇院現場」特別企畫,除呈現二代「蜘蛛人」安德魯.加菲主演的《美國天使》兩部,更推出「法蘭西戲劇院現場」兩齣好戲,讓劇迷有機會體驗法國國寶級演員的精湛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