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316期 / 藝@展覽

從地方到他方的遷徙故事

由台灣策展人吳尚霖與韓國策展人金潤瑞共同規畫的「移動與遷徙—從地方到他方的故事」國際交流展,為高雄市立美術館和韓國京畿道美術館聯合推出的策展,展出十九組、共廿二位台、韓及歐洲藝術家的作品,檢視人類遷徙的軌跡。

PAR / 第316期 / 藝@電影

跟著約翰.卡本特 經歷銀幕奇幻旅程

四月份的金馬奇幻影展,這回的焦點導演是約翰.卡本特,這次將介紹他的七部作品,除了他的知名經典《月光光心慌慌》,還有被稱為「啟示錄三部曲」的《突變第三型》、《沉睡百萬年》與《戰慄黑洞》,讓影迷一次三部盡覽全貌。

PAR / 第316期 / 藝@CD

踏上彩虹 同遊白馬村

以多首「神曲」在網路上爆紅的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去年訪台演出亦引發轟動,今年他們將該團經典曲目——全本《白馬村遊記》套曲錄製成輯,發行CD與黑膠唱片,而且宣布將這套曲目「封箱」,不再演出,讓樂迷只能從專輯中,品味其中追尋避世之處、神遊烏有之邦的悠悠情懷……

PAR / 第316期 / 藝@書

找一條從想像力到身體的道路

麥克.契訶夫是誰?他是劇作家安東.契訶夫的姪子,俄國劇場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得意門生,但他後來拋棄了史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過度強調情緒記憶的進路,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表演體系,而《致演員:麥可.契訶夫論表演技巧》一書,正是他以自身經驗出發,教導以專業演員為志的人,透過多樣的練習,找到一條從想像力到身體的道路。

PAR / 第315期 / 專題

讓空氣與光 帶你踏入奇幻天堂 訪「空氣建築團隊」創辦人亞蘭.帕金森

四月份,兩廳院藝文廣場將矗立起一幢奇妙的建物——「光影幻境」(KATENA)。這幢充氣建築邀請遊人入內,在交錯彎曲、忽高忽低的空間中,體驗繽紛萬變的光影,進入奇幻的想像……本刊特地訪問製作團隊——「空氣建築團隊」的創辦人暨設計者亞倫.帕金森,一談他如何投入空氣建築的創作,與相關的創意思考。

PAR / 第315期 / 藝@展覽

潛行當代世界的烏鬼幻形

「烏鬼」一詞常見於民間傳說,除了十六、七世紀被指稱為東南亞區域的原住民和奴工,也作為對外來者等非我族類的代名詞,台灣也有不少以「烏鬼」為名的地點。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的「烏鬼」,即藉由台灣與東南亞的鬼魅傳說,探討傳說背後的歷史、種族、殖民與殺戮議題。

PAR / 第315期 / 藝@電影

入圍作品金光閃閃 金穗評審也難為

舉辦到第四十一屆的金穗獎,格局早已不僅止於學生影展,入圍作品的成熟度往往令人驚豔,今年的劇情組一般類入圍影片,競爭相當激烈,不少作品已經歷練過台北電影節、高雄電影節與金馬影展,還有不少已在國外影展拿獎,高手同台拚場,難為了評審,可樂了影迷。

PAR / 第315期 / 藝@CD

音樂之父靈魂不息 新時代的巴赫詮釋

音樂之父巴赫的作品不止是古典樂經典,更是後是許多音樂家的創意來源,從法國吉他演奏家堤柏.加西亞與波蘭即興鋼琴家戴維契的新專輯,可以看到新世代的巴赫詮釋,只要您把耳朵拉出傳統嚴肅學究的座標來欣賞,將會聽到更多有趣隨著時代延展而來的曼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