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319期 / 藝@展覽
望向天台的淘寶幻城
「天台—朱駿騰個展」現於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展出,這件三頻道錄像的拍攝,源自去年朱駿騰在騰衝駐村的見聞。位於中緬邊界的騰衝是中國翡翠進出口和加工的重要門戶,如今則有各種豪宅開發計畫,近年更隨著老城區都更計畫的腳步興起挖玉熱潮,朱駿騰將相關敘事線以影像呈現,訴說當代淘寶的奇觀。
PAR / 第319期 / 藝@電影
跟著史科西斯 認識義大利電影
獲獎無數的美國電影大師馬丁.史科西斯,是義大利移民的第二代,在他的創作中,受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的影響甚鉅,甚至他還拍了紀錄片《義大利電影課》,透過電影來帶領大家認識義大利電影大師的歷史脈絡與影像美學風格。今年的金馬經典影展即以此為題,呈現了羅塞里尼、維斯康提、狄西嘉、安東尼奧尼與費里尼等的經典之作。
PAR / 第319期 / 藝@CD
看似一體,又一體多面
鋼琴家伉儷魏樂富與葉綠娜是台灣雙鋼琴演奏的先驅,兩人加乘的智慧更在專欄、教學、廣播、策展等方面表露無遺。幾年前魏樂富感於台灣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歷史,令他思及故鄉德國二戰時納粹造成的創傷,於是寫下相關故事,衍伸出音樂演出製作,後再發展出《鋼琴上的詩人》專輯與《暗夜的螃蟹》繪本,多面向的呈現,讓閱聽者立體感受藝術家對歷史的反思。
PAR / 第318期 / 兩廳院故事交易所
這個位置,就是我的藝術王座!
作為經驗豐富的表演藝術觀眾,他們總是會細心考慮、精挑細選,選擇一個最合自己需要,也最適合觀賞的座位,讓自己如王者般享受一段美好的藝術旅程!且讓他們現身說法,他們如何挑、怎麼選,為什麼兩廳院的這個位子,是他們的心頭好?
PAR / 第318期 / 專題
廟埕前、戲棚腳,美好的外台戲時光
在快速流轉的現代都會裡,忙碌的生活之餘, 你是否曾停下腳步,走進古樸靜謐的百年寺廟, 尋求內心的一方平靜? 但你也可能發現, 走進大廟埕,坐在戲棚腳, 碰上的是熱鬧歡騰的百戲爭豔, 戲台上唱著人間百態,戲台下站著芸芸眾生, 感受傳統文化的醇厚樸實,體驗民間劇場的現場熱度。 且讓我們陪著你, 聽民俗達人林茂賢開講, 教你第一次接觸外台戲(註)就上手。 踏入一年一度的保生文化祭, 參與傳統家姓戲的戲曲嘉年華。 跟著戲迷腳步追劇團、找戲路、占椅子, 一窺戲棚下的戲迷養成之道。 也走進一心戲劇團、明珠女子歌劇團、春美歌劇團的後台, 探訪北、中、南戲班的外台人生……
PAR / 第318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與神同樂 現代都會的戲曲嘉年華 保安宮的「家姓戲」匯演
位於台北大龍峒的保安宮,是當地居民的信仰和生活中心,除了建築已被列為國定古蹟,廟方每年舉辦的盛事——保生文化祭,更是內容豐富的傳統文化活動,其中為期一個月的家姓戲匯演,全台知名劇團匯聚於此,堪稱傳統戲曲演出的年度盛事,更是戲迷蜂擁追隨的戲曲嘉年華。
PAR / 第318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狂熱眼神為摯愛 追戲經年終不悔 戲棚下的戲迷身影
其實她們就是最早的「追星族」,追著心目中的外台戲巨星跑,記錄下心愛劇團的點點滴滴,幫忙劇團公演的大小事,付出青春、時光與金錢,無怨無悔、滿心歡喜……她們成就了台灣唯一「原生」劇種的票房與市場,更能隨時機動調配自己在劇團營運與演出時的角色,形成每個戲班與廟口戲路、劇場公演時縝密的行銷脈絡。
PAR / 第318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就信神明賞的飯! 走進外台戲班的江湖 明珠女子歌劇團、一心戲劇團與春美歌劇團
對外台戲班而言,在劇場裡的演出只是一時榮光,真正長久的經營、生存的基石,還是民戲戲路的拓展與維持,公演的場次表現就像是行銷宣傳,唯有神明給的飯碗,才真的算是「一餐」。當我們走進明珠女子歌劇團、一心戲劇團與春美歌劇團的後台人生,看著他們如何為戲路奔波、克服種種困難,方知這台上的精采,是多少汗水、用心,得以換來……
PAR / 第318期 / 藝@展覽
從大熊貓說起 窺見國際外交小史
許家維的創作習於從微觀角度闡述歷史,如《鐵甲元帥》、《回莫村》、《廢墟情報局》等,結合歷史田調、紀錄片、偶戲、舞蹈、文學等元素,試圖打破單一歷史書寫的慣例。正在北師美術館展出的「熊貓、鹿、馬來貘與東印度公司—許家維個展」,則透過《黑與白—熊貓》、《黑與白—馬來貘》、《武士與鹿》等作,回溯亞洲的殖民與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