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專欄 Columns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藝號人物 People
焦點專題(一) Focus
- 《蝴蝶夫人》:秋秋桑的前世今生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30
- 自東徂西 輾轉羽化紅塵 / 文字 歐頭(「古典啟示錄」Blogger) / 31
- 爬上石板坡 拜訪秋秋桑的哥拉巴園 / 文字 羅俊穎 / 32
- 殖民時代下 歐洲人眼中的美國與日本 / 文字 羅基敏(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 / 34
- 浦契尼精心雕琢 脆弱如蝶的異國悲戀 / 文字 林伯杰 / 38
- 創造單純而動人的「神奇時刻」 / 文字 鍾欣志(劇場導演) / 40
- 雪兒.巴克 就是「秋秋桑」代言人 / 文字 林慈音(女高音) / 43
- 《蝴蝶夫人》 讓你陪紅顏落淚 / 文字 李秋玫 / 44
即將上場 Preview
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文化部登場,我希望……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52
- 關於文化部,你該知道的八件事! / 文字 鄒欣寧 / 54
- 曾道雄:文化部需確立自己的高度 / 口述 曾道雄 採訪整理 李秋玫 / 58
- 林璟如:請調整心態、真正了解文化藝術 / 口述 林璟如 採訪整理 周伶芝 / 59
- 王墨林:文化治國?文化霸權? / 文字 王墨林 / 60
- 文化部的眼裡要看得見前人、今人和後人 / 文字、口述 石佩玉、李慧娜、李俊餘等--採訪整理 周伶芝、李秋玫、鄒欣寧等 / 62
- 文化部看過來!這是我們的期待 / 企畫執行 鄒欣寧 / 68
- 王小棣:我希望文化部的人可以快樂 / 文字 王小棣 / 70
- 廖美立:請以更長期的政策與深耕的企圖心,幫助產業的未來 / 口述 廖美立 採訪整理 周伶芝 / 71
- 阮慶岳:希望文化部能更積極地與建築/城市美學作對話 / 文字 阮慶岳 / 71
演出評論 Review
回想與回響 Echo
新藝見/新銳藝評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 來去高雄.夏日表演小旅行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88
- 海港城市藝文美景 誰「人」來繪就? / 文字 鄒欣寧 / 88
- 高雄表演藝術地圖 / 繪圖 李宜靜 / 88
- 高雄表演藝術起步的見證者──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 / 文字 鄒欣寧 / 90
- 藝文熱氣球,帶領觀眾飛向天際──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 文字 鄒欣寧 / 91
- 廟口戲求生存 公演戲求創新 / 文字 廖俊逞 / 92
- 文創園區的南部代表案例──駁二藝術特區 / 文字 鄒欣寧 / 94
- 深刻扎根栽植文化綠意──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 / 文字 鄒欣寧 / 95
- 有了空間,在地團隊也有了希望?! / 文字 杜思慧(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助理教授) / 96
- 在地人帶路 品味玩藝好空間 / 採訪整理 鄒欣寧 / 98
- 穿梭歷史與當代 尋索多元藝術體驗 / 文字 曾俊融(高雄市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研究生) / 102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藝視窗 News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 Ju & Ju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