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即將上場 Preview
- 與《茶館》、《雷雨》齊名 北京人藝三大看家戲之一 歷經興衰起落 《天下第一樓》二十年老店再開 / 文字 廖俊逞 / 8
- 戲曲與交響樂攜手 《蝶谷殘夢》《桃花扇》 傳統路外闢蹊徑 / 文字 廖俊逞 / 10
- 回歸「小而美」,老字號再出發 皇冠藝術節 繼續實現創作夢 / 文字 廖俊逞 / 12
- 自許成為台灣的「下一波」 關渡藝術節 聚焦Solo演出 / 文字 廖俊逞 / 13
- 戲劇+舞蹈 十五齣創意新作 新人新視野 點燃創作青春烽火 / 文字 廖俊逞、周倩漪 / 14
- 《漢字寓言:未來系青年觀點報告》 後浪青年的另類社會觀察「一字」訣 / 文字 廖俊逞 / 16
- 阿美族巫舞重現 融入街舞飆狂想 傳統+顛覆 民族舞也「台灣.瘋」 / 文字 周倩漪 / 17
- 光環舞集再現「嬰兒油上的現代舞」 《朝聖者之夢》 身心張弛間探索藝術與生命 / 文字 周倩漪 / 18
- 紀念逝去的舞蹈靈魂 蔡瑞月舞蹈節 延燒青春的舞步 / 文字 周倩漪 / 19
- 《笑春風.嘆秋途》撇開國運牽絆 王心心作場 探貴妃與昭君綿綿情思 / 文字 周倩漪 / 20
- 北德廣播交響樂團 杜南伊 揮灑德奧細緻之聲 / 文字 李秋玫 / 22
- 魏樂富、葉綠娜、諸大明 重砲出擊 四架鋼琴同台 驚艷「琴聲魅影」 / 文字 李秋玫 / 22
- 采風樂坊與 Ensemble 2e2m 絲竹樂與現代前衛樂團的狂想激盪 / 文字 李秋玫 / 23
- 兩廳院二○○八「民族音樂學堂」開講囉! 擴延民樂視野 聆賞亞太音樂風情 / 文字 李秋玫 / 24
- 「獨奏家系列」十月演出 歐陽伶宜、陳彥豪 壓軸上陣展新聲 / 文字 李秋玫 / 25
- 魏松、柯綠娃等齊聚台北 呂嘉領軍 華人聲樂名家星光迸放 / 文字 李秋玫 / 26
藝號人物 People
焦點專題(一) Focus
演出評論 Review
其他分類
新藝見/新銳藝評
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新時代、新型態 當代歌劇.《黑鬚馬偕》 The Black Bearded Bible Man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50
- 來自原鄉文化 成就時尚經典 從製作《黑鬚馬偕》談起 / 文字 陳郁秀 / 52
- 一個台灣奇蹟 關於金希文的《黑鬚馬偕》 / 文字 漢柏斯 翻譯 賈翊君 / 62
- 縱橫美國當代歌劇 打造膾炙人口經典 大都會歌劇院的王者—巴伯與梅諾第 / 文字 符立中 / 68
- 外在表象與內在情慾的媾和 從歌劇版到電影版的《慾望街車》 / 文字 吳若秋 / 76
- 打破傳統框限 顛覆推翻又跨界 德奧地區近五十年歌劇發展概況 / 文字 林琬千 / 78
- 天籟美聲 裊裊傳唱 現代樂演唱名家巡禮 / 文字 符立中 / 86
異聲藝談 Tribune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藝視窗 News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 生命的陪伴,歲月的故事 老人劇場在台灣 / 文字 廖俊逞 / 110
- 自然寫實、渾然天成的戲精 李秀 最佳的「奶奶」代言人 / 文字 廖俊逞 / 112
- 從政戰表演到前衛小劇場 吳煥文 真實生活就是舞台 / 文字 秦嘉嫄 / 113
- 美國娛樂業歷史的原爆點—紐約卡內基廳 / 文字 陳煒智 整理 陳芸芸 / 114
- 打造音樂廳裡的人性溫暖 豐田泰久 讓聲音有更多可能性 / 文字 陳英峰 / 120
- 二○○八,亞維儂手記 / 文字 鍾喬 / 122
- 二○○七年是警惕的開始 / 文字 南方朔 / 126
- 「劇本」少了,「粗口」多了! 二○○七年香港劇壇的兩個現象 / 文字 周凡夫 / 128
- 奧立佛.薩克斯 閱讀大腦裡的音樂靈光 / 文字 吳家恆 / 130
- 冷冽星空下的無盡吟詠 / 文字 鄭逸伸 / 131
- 女性影展與坎城影展的「十月交鋒」 / 文字 田國平 / 132
- 佛萊迪.海默 恰到好處的優秀童星 / 文字 田國平 /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