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O總監系列第一響「狂喜之詩」 結合慈善共譜愛與感動

德國大提琴名家楊.沃格勒將與NSO演出德弗札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張震洲 攝)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國家交響樂團本週末舉辦「總監系列」首場音樂會「狂喜之詩」,邀請深受台灣樂迷喜愛的德國大提琴家楊.沃格勒演出大提琴曲目中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德弗札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2017萬海慈善音樂饗宴 NSO 總監系列《狂喜之詩》

9/23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INFO  02-33939888

甫以莫札特三首交響曲成功開啟新樂季的國家交響樂團,將再次在音樂總監呂紹嘉的帶領下於本週末登場「總監系列」首場音樂會「狂喜之詩」,邀請深受台灣樂迷喜愛的德國大提琴家楊.沃格勒(Jan Vogler)演出大提琴曲目中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德弗札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同場另有超過百人編制的斯克里亞賓《狂喜之詩》及以古典為外衣,內藏叛思、戲謔的浦羅柯菲夫《古典》交響曲。這場音樂會是與萬海航運慈善基金會合作,為協助中小型社福團體募資,所有售票收入將全數納入「讓愛閃耀」勸募專案,賦予音樂更深層的意義。

音樂會以原住民族委員會委創王怡雯新作《卑南慶典》的世界首演展開,樂思從仿如田野間徐徐波動草海與鳥鳴而起,以感謝祖先祭頌慶典情境結束;隨後由第二次與NSO合作的大提琴名家楊.沃格勒演出德弗札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沃格勒廿歲即獲聘為德勒斯登國立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是樂團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聲部首席;在離開樂團工作後,沃格勒除了獨奏、協奏、室內樂及跨界演出外,也擔任德勒斯登音樂節音樂總監及他創辦的莫里茲堡音樂節的藝術總監。對於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沃格勒說:「我從十四歲起就迫不及待想學這首曲子。不過,當時我的老師認為我太年輕,無法理解這首曲子……」直到十七歲才得到老師的准許開始練習,他自認直到近四十歲才真正理解這首曲子。沃格勒期待在呂總監的合作下,帶給聽眾充滿波西米亞風情與美國性格的樂風。

音樂會下半場由兩位俄國作曲家展開較勁,其中斯克里亞賓《狂喜之詩》把樂團用到「極致」,超過百人的編制,運用「神秘和弦」開展全曲,模糊節奏和延展旋律令聽者置身無邊無際的聲音之海,彷彿沒有開始也可以沒有結束。當然,還有那不可思議、迷離魔幻的聲響色彩,冒險的和聲堆砌壯麗顛峰的管絃樂,到最後向上升騰,如臨狂喜。呂紹嘉表示:「斯克里亞賓以『神秘和弦』及『音樂色彩論』創造出前所未有的一種交響美學,若非早逝,他絕對能與西方的管絃樂大師分庭抗禮,甚至改變音樂史。」而晚了此曲十年,浦羅柯菲夫所創作的《古典》交響曲,卻回頭以戲謔的語法寫下對古典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