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臺北市傳統藝術季 三百人同舞台演繹「安平風雲」揭序幕

2019臺北市傳統藝術季系列活動即將開跑,從台灣到世界、從傳統到現代、從古典到跨界,讓愛樂者品味多元的傳統藝術。 (張震洲 攝)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由臺北市立國樂團主辦的臺北市傳統藝術季今年邁入第卅二屆,自三月七日起至六月十二日止,為期三個多月,涵蓋歌樂舞劇等不同領域的表演形式及團隊,也是台北市上半年最盛大的藝術饗宴。

2019臺北市傳統藝術季

3/7-6/2

台北 中山堂中正廳、光復廳、中山堂廣場、國家音樂廳

INFO  02-23832170

由臺北市立國樂團(TCO)主辦的臺北市傳統藝術季(傳藝季),自一九八八年開辦以來,今年邁入第卅二屆,自三月七日起至六月十二日止,為期三個多月,涵蓋歌樂舞劇等不同領域的表演形式及團隊,也是台北市上半年最盛大的藝術饗宴。

三百人同舞台演繹「安平風雲」 磅礡開幕

傳藝季以展現「台北多元藝術文化,兼顧傳統與創新精神」為核心價值,每年推出不同主題的傳統藝術表演活動。三月七日於國家音樂廳舉辦的開幕音樂會「安平風雲」,是一場集結雙樂團、三合唱團、近三百人共同在舞台上演出的大型製作,以「南台灣」為主題,三位台灣作曲家李和莆、劉至軒、王蓂共同譜曲,為今年傳藝季揭開序幕,也將再一次唱響TCO的「台北之聲」。

三月廿三日緊接著的「萬島綺想─不只甘美朗」音樂會,由臺南藝術大學鄭德淵教授製作、導聆,顧寶文客席指揮,將是台灣與印尼的傳統藝術近距離接觸。三月卅一日「旅人系列Ⅳ─老朋友」,邀請到睽違台灣多年、八十八歲高齡的瑞士籍指揮大師羅徹特來台,並與陳怡伶、巫致廷兩位揚名海外的年輕音樂家一起在家鄉獻藝。

TCO劇院推出全新台灣歌劇《我的媽媽欠栽培》

備受矚目的TCO劇院,今年將推出台灣歌劇《我的媽媽欠栽培》,五月廿四至廿六日在台北中山堂、六月廿九至卅日在高雄衛武營登場。該劇改編自楊富閔同名小說,娓娓道出天下母職的辛酸──媽媽做什麼事都行,卻「欠栽培」,因為她們為家庭犧牲、放棄理想,用盡一生相夫教子,看似什麼都有,卻沒有自己。

《我的媽媽欠栽培》由劇場資深編導游源鏗編劇,鄭嘉音、游源鏗擔任導演,顏名秀作曲,曾獲金馬獎的歌仔戲名伶呂雪鳳、資深綜藝人澎恰恰、男高音湯發凱等領銜主演,集結戲曲、歌謠與美聲唱腔,除代表台灣多元文化的融合外,也代表TCO對「歌劇」的重新定義。

林昭亮世界首演《春之雪》小提琴協奏曲

小提琴家林昭亮是台灣許多小提琴學習者的偶像,繼二Ο一七年與北市國合作演出《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後,今年再度受邀,將世界首演作曲家喬爾.霍夫曼為他量身創作的《春之雪》小提琴協奏曲。霍夫曼也受邀為北市國量身創作《鸚鵡螺的對稱》一曲,讓北市國將國樂推向世界舞台的願望持續推進,也為今年傳藝季畫下完美句點。

繽紛多元、百花齊放的傳統藝術節目

四至六月的傳藝季節目相當繽紛多元,百花齊放。四月十三日「類電玩音樂劇場─巴別之塔:奪回勇者之心」,由年輕指揮家曾維庸率領TCO學院國樂團,與兩位年輕作曲家任重、刁鵬一起打造電玩場景,將是拉近年輕朋友與傳統藝術的最佳舞台。四月廿八日的「分進合擊」,邀請台灣擊樂演奏家吳欣怡與澳門中樂團擊樂首席李暢,分別以中西擊樂與TCO一起分進合擊。

五月四日「奔騰─彭家鵬&TCO」,邀請大陸蘇州民族樂團音樂總監彭家鵬與TCO再次合作。五月十日「蘇堤漫步─顧冠仁新江南絲竹音樂會」,將讓樂迷聽見新的江南絲竹風情,看見當今絲竹樂的新風貌。五月十九日「有閒來坐─臺北城的十張椅子」,邀請兩位台灣女性音樂家——雙金作曲才女李欣芸、指揮家也是TCO前副團長張佳韻,以音樂及影像結合,緩緩通往台北城的前世今生。

六月二日「十全十美」,由TCO歷任六位副指揮盧亮輝、陳如祁、李英、吳瑞呈、邱誓舷、江振豪,及四位聲部首席王銘裕、謝從馨、林子由、馬翠妤世界首演委創協奏曲新作,共譜十全十美。

除TCO的精采演出外,今年傳藝季還邀請到南藝大甘美朗樂團、台灣竹樂團、雲樹雅集、采風樂坊、新樂園劇團、明華園日字戲劇團、新聲劇坊、臺北木偶劇團等頂尖傳統藝術團隊共襄盛舉。

「臺北市民族器樂大賽」提升為「國際大賽」規格

除了精采演出外,今年四月中旬亦將舉辦「2019臺北市民族器樂大賽」,除評審團名家朱昌耀、宋飛、朱霖、陳春園、張重雪、霍世潔將在四月十九日的「二弦風情」同台獻藝外,今年的首獎得主將會與新加坡華樂團、上海民族樂團、中國廣播民族樂團、香港中樂團、澳門中樂團等五個海外樂團合作演出,也宣告這項比賽將邁入「國際大賽」的規格。在四月十五、十七、十九日的三場音樂會中,台灣的樂迷可先睹為快,一睹這位即將誕生的傳藝國際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