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雲門《流浪者之歌》一站廿二年 林懷民向王榮裕致敬
雲門舞集經典舞作《流浪者之歌》十一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將於淡水雲門劇場連演四場,藝術總監林懷民透露,舞作將暫時封箱,他特別感謝飾演僧人的王榮裕一站已廿二年。
雲門舞集《流浪者之歌》
11/24-25 20:00 11/26-27 15:00
雲門劇場
INFO 02-26298558
演遍歐、美、亞、澳七十三大城,雲門舞集經典舞作《流浪者之歌》十一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將於淡水雲門劇場連演四場。藝術總監林懷民透露,舞作將暫時封箱,他特別感謝在全球兩百一十九場演出中,自始至終站立七十分鐘、飾演「僧人」的王榮裕,為了這個角色,從翩翩少年佇立到兩鬢斑白,一站廿二年。
今年初,倫敦《衛報》透露《流浪者之歌》可能封箱,消息引發觀眾關切。林懷民表示,《流浪者之歌》和《水月》代表雲門在九○年很重要的塊面,那也是今天雲門在海內外一個聲譽基礎,它有一種非常安靜的精神,在新世代不一定碰得到,這次演出很可能是個絕唱。
八○年代末期,林懷民邀請優劇場(現為優人神鼓)為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學生教授《竹枝舞》,在人群中瞥見王榮裕的背影。一九九四年編作《流浪者之歌》時,林懷民直覺背影主人應該就是《流浪者之歌》裡的僧人,託人詢問,找來當時卅四歲的王榮裕。當時全沒料到,竟因此開啟了兩人超過廿年浪跡天涯的緣分。
起初,王榮裕以為要去雲門跳舞,但林懷民告訴他得在舞台上站七十分鐘,王榮裕內心喊苦:「在舞台上要動很容易,要一直不動,很難。」關於角色,林懷民給他的提示只有一個字──空。自認一身反骨,就愛挑戰不可能的王榮裕,只得透過修行、打坐、太極導引的訓練,甚至扛起果托夫斯基戲劇訓練「打死不退」的精神,全力投入。
天生好動不愛靜的他,為了飾演僧人,必須提早兩個月齋戒靜心,開演前三小時先到劇場的角落打坐安靜,演出當中還必須不斷對抗各種困難:尖銳的稻穀刺破了僧人的頭頂,寒冬中赴歐美演出在薄紗下受凍發抖,甚至患曾有氣喘的他,必須對抗稻穀粉塵誘發的咳嗽反應。王榮裕形容,和雲門出國巡迴像在「打禪七」,每場演出都宛如修行。然而 ,令人驚訝的是,自此他的氣喘再也沒有發作過。
對比僧人的靜,台下觀眾的反應卻很激動。當舞者攙扶站僵了的僧人謝幕時,觀眾掌聲如雷。赴澳洲演出,兩公尺高的壯漢在街頭攔截他,擁抱噴淚;在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外,老婦頂寒風等候王榮裕,一見面就深深道謝;在德國烏帕塔劇場演畢,碧娜‧鮑許衝上舞台,眼光泛淚抱著他;印象最深的舞評,是曾有一位小男孩對母親說,看完《流浪者之歌》「好像靈魂洗了個澡」。王榮裕說,觀眾這些反應也是支撐他站廿二年的力量。
王榮裕笑說,譽滿全球的《流浪者之歌》演出逾兩百場,「全世界唯一看不到這齣經典演出的人,大概就是我吧!」他認為自己與《流浪者之歌》一起成長,看著它成為全球舞作經典,「從小看盡戲班和現實殘酷,卅歲前也當過上班族,體驗職場的競爭,以前不知道或不相信人生有真善美,是這支舞讓我感受到至善至真至美,我創作因此也一直在追求這狀態,影響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