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譚維義行醫故事 紙風車劇團演出〈後山天使〉
紙風車劇團九月上演的《紙風車幻想曲2015》,將呈現台東基督教醫院創辦人譚維義感人的行醫事蹟,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表示,台灣人應向譚維義學習全心付出的態度。
紙風車劇團《紙風車幻想曲2015》
9/12-13 14:30 19:30
紙風車劇團《順風耳的新香爐》
9/18-19 14:30 19:30
台北 城市舞台
一個美國人,為什麼願意為貧瘠的台灣後山醫療奉獻一輩子?紙風車劇團九月上演的《紙風車幻想曲2015》,其中一段將呈現台東基督教醫院創辦人譚維義感人的行醫事蹟,將此故事改編成〈後山天使〉的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表示,台灣人應向譚維義學習,把無私的愛像麥種般灑到每個大人與孩子的內心。
五十多年前,有一群外籍醫師飄洋過海,不求名利,為台灣早期偏鄉醫療奠定紮實的基礎,其中一位醫師正是台東基督教醫院創辦人譚維義(Frank Dennis),他與妻子於一九六一年舉家遷到台東,一待就是卅三年。
「施比受更有福,幫助別人得到喜樂,自己才能得到喜樂。」目前高齡八十六歲的譚維義雖已退休,但他創辦的台東基督教醫院仍守護著當地鄉親,他的孩子們均繼承父志,在更偏遠的印尼、墨西哥與中國山西省服務。
記者會上,透過視訊連線,譚維義表示:「我很感謝紙風車把兒童劇帶到偏鄉給孩子看,這個舉動讓鄉下的孩子對未來充滿希望。」他很開心藉由本齣戲回顧這卅多年的台灣生活。
紙風車劇團團長任建誠說,譚維義醫師全心奉獻的精神,值得台灣小孩效法,如同譚維義所說:「你付出所有的愛,遠比你獲得的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