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舞蹈小劇場 《抽屜人》《詭 跡》精華再現

《抽屜人》雖以達利作品為基底出發,但舞作卻刻意拿掉豐富的色彩元素,單純呈現抽屜裡的秘密。 (張震洲 攝)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旅美編舞家張婷婷與羅文瑾首度攜手合作,推出「女子舞蹈小劇場經典舞作1+1」,將《抽屜人》、《詭 跡》搬上兩廳院實驗劇場,呈現女性美學特質,並帶來耳目一新的舞動感受。

張婷婷獨立製作「女子舞蹈小劇場」經典舞作1+1《抽屜人》+《詭 跡》

6/16-17  19:30  6/17-18  14:30

台北  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INFO  張婷婷TTCDance獨立製作 0983-666-063

旅美編舞家張婷婷與羅文瑾首度攜手合作,本週推出「女子舞蹈小劇場經典舞作1+1」,將《抽屜人》、《詭 跡》搬上兩廳院實驗劇場,呈現女性美學特質,並帶來耳目一新的舞動感受。

張婷婷與羅文瑾兩位舞蹈家,舞作展現截然不同的編舞手法及表現風格。為了這次合作演出,《詭 跡》重新寫腳本、分鏡,變動敘事方式,《抽屜人》抽掉了多媒體部分,兩齣作品皆改成卅分鐘版本,但卻仍維持原創精髓。

《抽屜人》是張婷婷二○一二年發表的作品,從小受到雙親藝術涵養滋潤的她,從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的作品中思考舞蹈和繪畫跨界創作,以動態雕塑肢體美學及抽屜符號,透過肢體語彙詮釋畫作中關於佛洛依德的潛意識說與兩性哲學。

張婷婷表示,打開的抽屜,在達利的繪畫與雕塑中曾以各種不同形式出現,抽屜代表了秘密,也象徵性的成為了打開達利作品的一把關鍵性鑰匙。她說:「人身上有許多放了記憶的抽屜,想要與其他人分享的訊息放在最上層,反之則放在下層,我想藉由抽屜發展每個人生命中的記憶。」

《詭 跡》則以特殊漏水裝置呈現共存卻不接觸的空間感,以及互相感覺卻又無法看見彼此存在的空間切割景象。羅文瑾以法國存在主義大師沙特作品《嘔吐》出發,用雙人舞形式提煉出此文學巨著的內涵,探討人在時間和生命軌道同行時無常狀態裡所體驗到的深刻記憶、詭譎多變或隱晦曖昧的存在感,以及個人生存的虛無感與矛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