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機器人版 探索生命本質

坎城影后伊蓮‧雅各在《蛻變──人形機器人版》中飾演母親一角,與變成機器人的兒子有精采的對手戲。右為飾演父親一角的法國演員傑宏姆‧基爾 (張震洲 攝)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日本編導平田織佐再度受邀至臺北藝術節演出。這次,他將與坎城影后伊蓮‧雅各合作,帶來與大阪大學機器人劇場計畫的《蛻變─人形機器人版》,繼續探究人與機器之間的存在與價值。

2015 臺北藝術節《蛻變──人形機器人版》

8/6~8  19:30  8/9  14:30

台北 水源劇場

INFO  02-25289580轉191-199

繼《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後,日本編導平田織佐(平田オリザ)今年再度受邀至臺北藝術節演出。這次,他將與坎城影后伊蓮‧雅各(Irène Jacob)攜手合作,帶來與大阪大學機器人劇場計畫的第六部新作《蛻變──人形機器人版》,繼續探究人與機器之間的存在與價值。

平田織佐改編知名作家卡夫卡的《蛻變》,不同於原著中男主角葛雷戈在變形後與家人漸行漸遠、冷漠的關係,新版的葛雷戈成了終日臥床且無法動彈的機器人,卻相對幸運地獲得家人的包容,他強調,「溝通」是這齣戲所要表達的核心價值。儘管《蛻變──人形機器人版》的劇情內容較原著來得溫暖,但仍導引出新世代的存在寓言──勞動、戰爭與人的本質。

提到對原著的選擇,平田織佐表示,劇本是先以機器人構思,才產生作品。最初的想法是「即使不像人類,但又有人類的情感」,於是就想到了卡夫卡的《蛻變》。

這部作品的一大亮點,是由曾演出電影《雙面維若妮卡》、《紅色情深》的演員伊蓮‧雅各擔綱女主角。擁有豐富劇場經驗,具備演員、爵士歌手等多重身分的她,在劇中飾演母親一角。對伊蓮‧雅各而言,參與演出第一個面臨的挑戰,是不同文化的情感表達方式,而本劇所要探討的,並不只是變成機器人的男人如何面對他的家庭,更擴及當兒子變成機器人時,家庭該如何重組的議題。

伊蓮‧雅各說,排練過程中,她花了一些時間適應機器人的節奏,「一開始,真人演員按劇本台詞排戲,並把對白錄下來;兩星期後,演員與機器人排戲,依循機器人說話必會停頓的節奏跟著一起改變說話節奏,幕後技術人員則在停頓間操縱機器人做動作。」她形容這個戲劇經驗,「好像和一個人偶對戲」。

《蛻變──人形機器人版》劇情設定於二○四○年,伊蓮‧雅各認為,整齣戲充滿了科幻感,引領演員與觀眾徘徊於真實與非真實之間,但戲劇本身則始終緊扣人性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