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PAR! | 戲曲

跨越文化地域,融鑄戲曲新境 「戲曲本土化」的省思

國光豫劇隊的《曹公外傳》以曾任鳳山知縣的河南人曹謹為題材,強調是一齣具備「台灣本土意義的」豫劇。 (國光豫劇隊 提供)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重新建構台灣文化的「本土化」意涵,其間猶有多重的論述空間,然而我們不能忽視一個歷史事實:一些被視為「外來」的劇種如京劇、豫劇等,它們確實已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生存發展了五十年,如今面臨本土化浪潮的衝擊,難道只能以開發本土題材試圖尋求執政者與人民的認同嗎?事實上,這些劇種(包括本土的歌仔戲)應該考量的是:如何壯大自己,成為台灣人民急欲認同、且視為文化特徵的對象!

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曹公外傳》

10月3〜5日

台北國家戲劇院

《PAR表演藝術》 第130期 / 2003年10月號

《PAR表演藝術》雜誌 ▪ 130期 / 2003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