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PAR! | 舞蹈
芭蕾「本土化」,期待蛻變成長 談台北藝術大學芭蕾舞劇《夢幻蝴蝶谷──胡桃鉗MIT》
《夢幻蝴蝶谷──胡桃鉗MIT》源自北藝大校長邱坤良「本土自製芭蕾舞劇」的想法,編舞張曉雄說,雖然製作群大可就《胡桃鉗》原本照搬,不過既要思考本土化的意義,抓牢MIT精神,他選擇保留柴可夫斯基的音樂,而改從舞劇文本下手,試著找出《胡桃鉗》當中,不分古今中外、普世皆然的部分。於是「家」的內在精神與「蝴蝶」蛻變的意象,便自然地出現了。
台北藝術大學《夢幻蝴蝶谷──胡桃鉗MIT》
10月10~12日
台北國家戲劇院
《PAR表演藝術》 第130期 / 2003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