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一) Feature
認同、追溯與回歸,竹籬笆外的第二個春天 眷村與電影
從李祐寧的《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竹籬笆外的春天》,陳坤厚的《小畢的故事》,虞戡平轟動一時的《搭錯車》,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到近期多部以紀錄片形式留下眷村記憶的作品,可以看出,眷村電影由外而內的變化,其實反映著每個時代、每個人對於眷村和族群的不同認知。透過回顧,這些自眷村成長的創作者們,才有了解他人,也明白自己的可能。
《PAR表演藝術》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
從李祐寧的《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竹籬笆外的春天》,陳坤厚的《小畢的故事》,虞戡平轟動一時的《搭錯車》,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到近期多部以紀錄片形式留下眷村記憶的作品,可以看出,眷村電影由外而內的變化,其實反映著每個時代、每個人對於眷村和族群的不同認知。透過回顧,這些自眷村成長的創作者們,才有了解他人,也明白自己的可能。
《PAR表演藝術》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