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一) Feature
鄉愁的起點,離散的情懷 「眷村文學」在台灣
八○年代初期,政府提出了「眷村改建方案」,大部分在戰後初期因陋就簡搭建而成的眷村面臨拆遷在即的命運,因而使得許多具有眷村第二代身分的作家「鄉愁乍然湧現」,遂抱持著「辭鄉」的心情為家園「作傳」。這也就是為什麼齊邦媛教授會一再強調:眷村文學是眷村作家繼承了父執輩的鄉愁、其後在自己的土地上「二度辭鄉」的產物。
《PAR表演藝術》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
八○年代初期,政府提出了「眷村改建方案」,大部分在戰後初期因陋就簡搭建而成的眷村面臨拆遷在即的命運,因而使得許多具有眷村第二代身分的作家「鄉愁乍然湧現」,遂抱持著「辭鄉」的心情為家園「作傳」。這也就是為什麼齊邦媛教授會一再強調:眷村文學是眷村作家繼承了父執輩的鄉愁、其後在自己的土地上「二度辭鄉」的產物。
《PAR表演藝術》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