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藝評 Review

給/不給《如夢之夢》一個名字?

當《如夢之夢》變成另一場夢時,看到的是作為史詩的時代意義,還是當代的另一種價值?圖為《如》劇在烏鎮戲劇節演出劇照。 (烏鎮戲劇節 提供)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如夢之夢》在失卻名字的同時,也被刻意地安插了一個固定的名字(沒有名字有何不可,我們可知五號病人的名字?)。湖裡的自己逐漸模糊,觀看過後的人們不再能夠去塑造、去凝練,不管給與不給這個名字,《如夢之夢》的重演可能就此被僵化,作為史詩的也僅有形式。

表演工作坊《如夢之夢》

8/19~9/1  台北 國家戲劇院

 

《PAR表演藝術》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PAR表演藝術》雜誌 ▪ 251期 / 2013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