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修行與創作,如影隨行

從集體的多元關照到個人的恆常凝視 賴聲川的編劇技法

賴聲川作品《如夢之夢》(2005年版) (林鑠齊 攝)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面對身旁的社會,賴聲川選擇集體即興的方法,如他所言,讓演員(共同創作者)的個人關懷塑造作品及作品的集體關懷,但在面對自己個人的生命關懷時,多元聲音的輸入(input),或許就不是他所在意的重點。十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賴聲川在華文現代劇場發展史的重要地位無庸置疑,但針對他的創作主題、方法,更多具有批判性的研究論述,對於他所謂的重新定義或再定義,或許也可以幫助我們在似乎迷失了方向的台灣劇場中,再一次找到重新定義、再定義的可能。

《PAR表演藝術》 第180期 / 2007年12月號

《PAR表演藝術》雜誌 ▪ 180期 / 2007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