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二) Feature | 以情織曲.謎樣人生—柴可夫斯基

從「搪瓷娃娃」到「悲愴大師」 撥開柴可夫斯基的生平迷霧

柴可夫斯基與家人攝於1848年,左一即為柴可夫斯基。 (本刊資料室 提供)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柴可夫斯基害羞而敏感的個性,讓他在大眾面前容易神經緊張。而因為從小就表現出高度的神經質與想像力,對於週遭的人、事、物有異於常人的感受,他的家庭教師芳妮便曾說他是個「搪瓷娃娃」。而這憂鬱的特質卻成為他日後創作的特色,使得他的音樂更直接地撼動聽者們的心,進而以「悲愴大師」的名號取而代之。

NSO「發現柴可夫斯基」系列

1—致最親密的朋友

9/9   2:30pm  台北國家音樂廳

指揮/呂紹嘉  鋼琴/羅傑.穆拉洛

2—美麗的回憶

9/30   2:30pm  台北國家音樂廳

指揮/漢斯‧洛特曼  鋼琴/波哥雷里奇

3—悲愴絕響

10/14   2:30pm  台北國家音樂廳

指揮/簡文彬  小提琴/李宜錦

4—愛戀迷情

11/18   2:30pm  台北國家音樂廳

指揮/葉詠詩  大提琴/朱利安.洛伊韋伯

5—田園時光

12/9   2:30pm  台北國家音樂廳

指揮/尼可萊.阿雷席夫  定音鼓/連雅文

6—冬日之夢

2008/1/13   2:30pm  台北國家音樂廳

指揮/簡文彬  鋼琴/薇莎拉絲

7—邁向光明

2008/3/9   2:30pm  台北國家音樂廳

指揮/魯道夫.巴夏

8—純真年代

2008/4/20   2:30pm  台北國家音樂廳

指揮/簡文彬  長笛/安德石  豎琴/解瑄

9—揮灑奔騰

2008/5/11   2:30pm  台北國家音樂廳

指揮/亞歷山大.維德尼可夫  小提琴/明茲

10—情.詩.交響

2008/6/15   2:30pm  台北國家音樂廳

指揮/呂紹嘉  大提琴/王健

INFO 02-33939888

《PAR表演藝術》 第176期 / 2007年08月號

《PAR表演藝術》雜誌 ▪ 176期 / 2007年0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