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53期 / 1997年04月號

新生代的肉音亂彈 1996 同志藝術節

同志藝術節的作品,使我對同志劇場的未來仍充滿期待。但這三個「扮裝以外」的作品,似乎沒有引起太多注意,這是同志劇場被貼上了扮裝標簽的後遺症嗎?

PAR / 第56期 / 1997年08月號

走味的《死者之書》

舞踏從誕生那一刻,就不可避免地面對內容與形式的辯證,步上了形式化的命運。 《死者之書》是一齣將醜陋、暴力「形式化」、「美化」的舞劇。

PAR / 第54期 / 1997年05月號

冷熱交熾的《山海經》

習慣用地圖看「遊記」的觀衆,如果不能謹記「我思故我在」這句話,恐怕就會迷失在榮念曾的山海經緯裡。

PAR / 第56期 / 1997年08月號

往生之路 也談《死者之書》的生死觀

舞踏版的《死者之書》裡,有去留取捨間的疑難,或離生非死的曖昧。磨赤兒要秤重平衡的是對塵世的記憶。可惜執念於非甲即乙的選擇上,致使格局拘限於字義的夾縫間。

PAR / 第56期 / 1997年08月號

旣感傷又愉悅的一晚

四支獨舞凸顯兩位成熟藝術家的獨特性,能欣賞兩位成熟的舞蹈家演出以誠心所創作的動人作品實在是一場難得的雙人舞展。

PAR / 第56期 / 1997年08月號

運用符號呈現性別與人 評組合語言舞團「XX」的春天事件

編舞者運用多樣的符號呈現她們對性別、人際關係的感受,特殊處理身體舞動的方式不僅增強作品的訴說力,也使當晚的演出的春天事件更加的繞富趣味。

PAR / 第56期 / 1997年08月號

載歌載舞再演戲 評《結婚?結昏!〜辦桌》

綠光這次的《結婚?結昏!〜辦桌》,就歌舞劇的角度來看,結構是完整的。歌與舞與戲的「容量」均等,落差不大;但「質地」的落差就稍顯懸殊。

PAR / 第57期 / 1997年09月號

金釦子的台北傳奇

齊瑪曼的演奏技巧毫無窒礙,不但能陶醉在自我建構的音樂世界中,更帶領樂迷進入他的世界。

PAR / 第56期 / 1997年08月號

俠魂魅影 談《記得香港》中的敍事性格

小說想像空間極大,任憑讀者思緒流轉;但限於視聽語言的表達,劇場的意象與理解比較具體。 這次全新的體驗或許限囿了原著文字的潛在可能,將唯美的文字視覺化,似乎得另尋途徑。

PAR / 第57期 / 1997年09月號

落入凡間的精靈

黃海倫雖然依舊娃娃模樣,卻從曲目中顯現出不再侷限於過去印象,而試圖探索人世間深刻的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