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87期 / 2000年03月號
西方,別為我泣哭 《焚松》中的異國情調
感動不見得與濫情劃上等號,但是感動也絕對不是一種感情表現的圖騰;過度強調感動的藝術鑑賞論的結果,不只化約了藝術鑑賞的複雜性,也容易一不小心就淪落成爲濫情。
PAR / 第83期 / 1999年11月號
風格的承續與突破
楊桂娟從中國傳統題材找靈感的編舞風格,這種抒情且溫婉的舞蹈形式在「世紀末的美麗」中可探尋一二。現代舞除了承續以往的編舞脈絡之外,更重要的是探索肢體語彙的新意象,面對第十年創作生涯的壓力,她努力突破了。
PAR / 第80期 / 1999年08月號
訴諸行動的語言無用論
瑪姬.瑪漢在並置大量無用言談與訊息的同時,揶揄了「聽」與「溝通」二事。觀衆用身體全心傾聽的,是一串串不成語義的音節組成,而不是日常充斥耳邊的消息言論!
PAR / 第83期 / 1999年11月號
視覺與肢體的對話
雖然「世紀末的美麗」以「純美」與「僞美」的辯證爲名,內容卻並未停留在美學形式的單純探索上。舞者互動之間,處處洋溢著喜怒哀樂和七情六慾。
PAR / 第87期 / 2000年03月號
另一種音樂的光彩 評「北國風光」音樂會
「四物遊擊」一出場,馬上將聽衆帶入另一個時空,持續強烈的音響鼓盪在音樂廳裡,白緞帶隨著演奏者的遊移不停地飛舞飄盪,雖然絕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聽到、看到這樣的表演,但是絲毫沒有任何隔閡。
PAR / 第80期 / 1999年08月號
編舞挑戰了舞者,還是自己?
以多樣化舞蹈作品剌激學生的成長,但這些經驗尙嫌不足的年輕舞者,在這場一面倒的挑戰中並非完全落敗,也期待老師們更勇敢的挑戰自己。
PAR / 第80期 / 1999年08月號
奔馳而不羈的創意 《非關慾望》罕見的生命力
《非關慾望》所顯現的狂妄與露骨,讓我們領敎到一個表演藝術創作者創意的奔馳與不羈;溫.凡德吉帕斯與全體舞者毫不遲疑地表現對肢體直覺與創作直覺的自信,實在讓汲汲於所謂一點專業的藝術創作者,大開眼界。
PAR / 第83期 / 1999年11月號
動作質感的變貌
「秋水紅扇」演出三位風格迥異編舞家、五支不同面貌的作品。這幾支舞碼由不同表演者年齡層的舞者演出,形成身體表現及動作質地的明顯分野。
PAR / 第83期 / 1999年11月號
南歐溫暖淸淡的音色 評 I Musici
I Musici不設立指揮,而由樂團首席帶領演奏,我們似乎感受到三百年前由柯賴里所建立的弦樂重奏團的傳統,又重新在I Musici的手中復興起來。
PAR / 第86期 / 2000年02月號
爲音樂而存在的技巧 樂評二則
巴魯耶哥最令人驚異的是他對不同時期音樂的風格皆有不同的詮釋,他的技巧是爲了表現音樂,而不是爲了技巧本身而存在。西裔英籍的包尼爾是第三度來台演出,三次演出曲目大同小異,他顯現出過人的技巧及豐富的音色,但也由於這些優點造就了他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