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148期 / 2005年04月號
匠心獨運的新穎筆觸
蕭斯塔可維奇《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由絃樂團、鋼琴和獨奏小號聯合演出,因其振奮的旋律和變化多端的氛圍而備受喜愛。去年剛贏得聖彼得堡浦羅柯菲夫鋼琴大賽銅牌的小將嚴俊傑,觸鍵晶瑩剔透,表情敏銳纖細,沙場老將葉樹涵的小號則吹出意氣風發的金管氣派。呂紹嘉將樂團控制得滴水不漏,無論爵士樂風節奏或窩心的抒情神韻,均無懈可擊。
PAR /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
夢的鈍意與刺點
五號病人最終是在諾曼第城堡的湖邊「看見自己」的,如果說這就是他解開生命之謎的鑰匙,劇場界或許也可以從這次的《如夢之夢》看見自己,不管是對於明星演員的迷思、製作與票房的動態平衡、教育劇場與商業劇場的建教合作等面向,獲得一些啟示與再省思吧!
PAR / 第149期 / 2005年05月號
何必等待Peter Pan?
開場後極大篇幅的演員獨白,或許建立了觀眾對於角色身分背景的認知,但是這些對於演員的認知,卻未能更加細膩地投射或延伸於主要情節的各個角色之中,以至於獨白歸獨白,表演歸表演,拼貼或許成立,對比和觀照則闕如。
PAR / 第149期 / 2005年05月號
生動之外的期待
表演者本身精采的表演質地與表演技術,讓這場演出具備了十足的可看性,這樣一個劇場經驗的確特別,在視覺與聽覺的享受上更有其令人驚喜與驚豔之處;但是深究起來,仍然不免對於言說故事意義的拿捏,以及語言/聲音與表演元素之間的結合方式產生更多期待。
PAR / 第144期 / 2004年12月號
抽離而唯美
呼應樂曲的章節,史波爾列的編舞以三十二個舞蹈段落組成,舞者的進出與排列組合構成一幕幕如抽象畫般充滿色彩變化與線條力度的舞台景象。舞者間的交會偶或引發情感式的聯想,但整體而言是抽離而唯美的印象。
PAR /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試妻!弒妻!》好似一場「八月雪」
正如《八月雪》定位為新歌劇,《試妻!弒妻!》也不適合定位為新戲曲或現代戲曲,它就是一部現代戲劇,或說,導演說它是「聲音劇場」──一齣以聲音表現為最主要實驗核心的創作,差可比擬。
PAR /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
大師揮灑,一場心靈洗禮
《你現在終於憂傷》,獨唱女高音徐以琳就像教會儀式裡的領唱者,以執著的信念來撫慰人心。《這兒,我們沒有常存城市》,男中音廖聰文的獨白感人肺腑,海慕特.瑞霖則做出戲劇性強烈的白熱化演奏,肢體語言也跟著激烈波動。合唱團即使在最強音段落仍音質漂亮、紋理清晰,樂團也跟了上來,結尾絃樂、木管、銅管輪番上陣,層次分明、無懈可擊。
PAR / 第147期 / 2005年03月號
失準的氣象預報
京劇中京白與韻白所顯示的是一種提供角色身分辨認的程式化做法,這和莎翁劇本中韻文和散文的使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從《暴風雨》的演出中,魔法師波布羅在面對不同角色時,忽而京白、忽而韻白,忽而又如尋常口語的語言模式,除了勉強表現為心思的混亂,實在難以讓觀眾掌握創作者真正的目的。
PAR / 第147期 / 2005年03月號
彩虹效應的女人說相聲
飾演芳妮的方芳所表現的貫口功夫和陸續模仿黃梅調、京劇、歌仔戲、揚州小調甚至數來寶等等戲曲和曲藝表演,其溫和不溫吞、自在不自溺的表現,比起男人說相聲,的確創造了一種特殊的纖細和幽默風趣。
PAR / 第147期 / 2005年03月號
步調自然的馬勒四號交響曲
王凱蔚的唱腔,質感漂亮,適切表情刻畫出屬於真正男子漢的滄桑整體演唱充分掌握到作品神髓。簡文彬讓樂團發出室內樂般的紋理,歌者的細緻光影對比得以充分揮灑,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