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146期 / 2005年02月號
要角皆稱職,《諾瑪》贏得舞台勝利
飾唱女主角諾瑪的朱苔麗當天狀態絕佳,音質強而有力,中低音域適當陰暗,極高音雖非毫無壓力,卻能以圓熟的歷練加以掩飾,招牌詠歎調〈聖潔的女神〉唱得恰如其分。
PAR /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實踐文藝的創作方法問題 鍾喬《潮喑》觀後
正是鍾喬極欲訴說其作品中的意義的劇場敍述,吸引著觀眾集中了所有的注意力觀賞,從而感受到劇場奇妙的魅力和說服力。我自己則感覺到鍾喬充滿熱情地想要向觀發言,而且雖然不若傳統現實主義那樣直截地被傳達劇作者的思想和意義,但既使吉光片羽,經過作者富於實驗意識的重組的重要的思想意象,還是強烈地撩撥了我的思維,這是無庸置疑的。
PAR /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虛假的浪漫?無趣的人生!
真實的人生其實很無趣,戲劇性的舖排則充滿浪漫想像的虛假,《好久不見》的各種實驗也許不能讓觀眾享受到爆笑的發洩,但是,在劇場不甘流俗的實驗精神之下,我們或許才可以在生命和劇場之間找到「好久不見」的對話空間。
PAR /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異境中缺席的小丑與詩
如果,我們不把《異境詩篇》看作是一齣嚴肅僵硬的戲,如果,我們可以開懷地欣賞年輕演員們充滿自信與「熱愛表演」的真情流露,那麼我們將看到一種在台灣尚屬新形式的表演藝術,在現代劇場的舞台上開始發芽。
PAR /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
家的崩解是希望的開始
《母親的嫁衣》以一家母女五口為主要角色,其不同的性格所帶來不同的宿命影響,相當完整地呈現出身為女性在男性社會中的無奈與掙扎。劇作者以女性脫離母女相依為命的家庭束縛作為自我實現的一條路,全是女性的五口之家的崩解其實正代表了一種新的開始。
PAR / 第149期 / 2005年05月號
一齣無邊浪漫的意象京劇
《三個人兒兩盞燈》絕對是網路虛擬世代養成的新一代語言寫手寫出的新風格之作,那重重疊疊畫面、快速短暫的對話情節,受電影、網路、新世代小說影響之深,已是「戲曲之外」的另一個故事了。
PAR /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氣象萬千的捷克之音
德弗札克的第七號交響曲寫於全民獨立自主意識高漲之際,全曲充滿英雄史詩、痛快舞蹈節奏、色彩豐富的管絃樂法,以及自我心靈交戰的陰暗沉思。馬卡爾將整體結構建築得極為紮實,演得一氣呵成相當暢快。此外,慢板樂章充分傳達出熱情微笑背後隱藏著憂鬱哀傷的捷克魂,而快板樂章高潮時所展現的淨化情懷也令人難忘。
PAR /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
舞台視覺建構的符號劇場
裸露的劇場燈光懸吊系統,映接上數位影像、電玩、簡訊、書寫合成一幅後後後現代的虛擬景觀,胡恩威用建築與影像的融接(Dissolve)手段,再現了羅勃.威爾遜的劇場風格,是全劇中最動人的歡景經驗。
PAR / 第149期 / 2005年05月號
如何才能「人間情根仔細栽」?
演員表現精采,水準整齊,舞台極富詩意,水墨和窗框,就像這整齣戲,給人餘味不盡。
PAR /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
我是好孩子,也是壞學生
林奕華和胡恩威的《戀人絮語》,沒有讓我看到太多企圖心的展現,或者這戲本只是兩人戲劇定位點的再調整;對似乎必須移向中產、移向大表演廳、移向主流市場的兩人,這樣的再定位,自然是無可厚非,只是當年林奕華犀利的主題企圖與叛逆風格,可不要在這樣的定位過程中流去了。